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直奔大同(2 / 2)

加入书签

张知木说:“如果真有那一天。别说谁投奔谁了。以为兄的学识和本领,绝对不会去对那些毛贼去。”

王世昌说:“明日我不方便送你了。希望你能早日到北京来。你自己一定要多多保重。”

这天晚,窑岗需要一起走的人员都住在了城外的马场。第二天一早,早早的用过早饭,装好货物,又把马场打扫了一遍,将马栏子交给了接管的官军。

等关口一开,商队出发路了。这次先走的是马群,然后是牛群,再是羊群。因为这马群走的速度快,牛群其次。最后是马车、驼队。柳成璜领着五十骑兵依然是打前站,后面他的骑兵们都分散开了押着马群牛羊群。其实这马群有一个好处,只要马群不惊,马是很合群的动物,有马在前面领着走,后面的会跟着走。这牛群羊群也一样。分开的人是看着一点,因为这个队伍实在是太长了。前后必须有人照顾。那四千匹马走在路,弄得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的,远远地能看见。

而随后的一万多头羊走在路,远看去象一条白色的河流一样,非常的漂亮。

张知木等人是走在队伍的后面。

商队的第一站是范家营,第一次宿营也是对回程安排的合不合理,是否有啥遗漏的检验。

先到的宿营地的人,选了一处树林旁的空地,在树栓绳子围成几个围栏,没有树的地方钉木桩子。马匹、牛羊都分别的围在几个围栏里。把马匹牛羊赶进围栏后,喂料喂水,花费了很长时间。

张知木看到整个宿营的过程安排的都很合理,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地进行的,心里非常满意。他叫过来刘云李威和柳成璜,说:“明天我们分开,一路你们要多操心了。以后宿营最好能找一个河边或者水塘边,这样给牲口饮水要方便一些。现在的天气早晚开时渐凉了,你们宿营时注意保暖。尤其是等刘云和柳成璜返回后,下面的路李威一个人负责时,责任太大了。你要处处小心。”

三人都点头,刘云表示说:“张总放心吧,我们这么点事儿都办不好的白出来跟你一回了。”

张知木对李威说:“我觉得这次到张家口一定会不太平,所以我必须多带一点儿人,不然我也不会让你一个人挑这么重的担子。”

李威说:“张总放心,我带出来的那几个人,现在用起来很顺手。他们也不我们刚出来跟着你时候差,现在这些家伙盼着有表现的机会呢。以前最担心是路的土匪。现在我更担心是这马匹牛羊的数量太多,怕有啥损失。好在柳成璜的骑兵里有些好手对马特别的熟悉。有他们在我省不少心了。”

张知木对这几个逐渐成长起来的大将非常满意。他们现在都可以独当一面,让他们多历练历练也好。不过李威的那些弓弩好手,张知木没全部让他带走,张知木怕有啥事儿时候,没他们火力太弱了。特别是到大同还要有人给大同总兵演示这些东西的,也需要他们。

这野外宿营是很辛苦的事儿,尤其是这些负一定责任的干部们更是睡不了多少觉。

天没亮张知木也睡不着了,早早起来看着李威他们忙乎。

临路时,刘云对李菁说:“这两天张总的安全由你负责,要时刻不离张总左右。”

李菁说:“放心吧。有我在不会有事儿。”

一直看着刘云他们商队走远了,张知木他们一行人,奔了大同。

关于大同,张知木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在前世时闻名于世的煤都。大明朝把大同列为全国“九边重镇”之首,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所谓“九边重镇”是指明代北部边塞的九个军事要镇。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为保社稷在北部边疆加了九把锁,是这“九边重镇”。

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于沿边设镇﹐派兵驻守。初设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太原﹑固原两镇﹐是为九边。那个受诬陷被崇祯处死的袁崇焕是辽东总兵。

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对加强北部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朝为此加饷加税﹐尤其在明叶以后﹐使人民负担沉重﹔而各级军官的残酷盘剥﹐又使饷银短绌﹐军士往往因生活无着而发动兵变。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各镇都驻有重兵。万历期﹐各边仅主兵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余人。

各边进行备战与士兵给养所需的军饷费用,相当于明朝每年田赋收入的总数﹐这也成为大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的重要原因。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九边重镇”之首绝对不是虚名,他是名符其实的北方屏障。所以,在内地不管明军对李自成等的作战多麽的困难,崇祯都没有调用山海关吴三桂和大同等北方的军队。没有了这个北方屏障,草原的那些饿狼一眼的骑兵会象洪水一样滚向原。

由于范家营离大同的路程并不远,张知木一行下午到了大同。向守军一亮御赐的铜牌,守军马放行。陆成祥对这里较熟悉,很快找了一家客店住下。张知木到大同了,张知木自己不觉得怎么样。可是大同的商人们可不一样了。这些人都想见一见这个传式的人物。

没等这些商人想出办法,怎么去见张知木呢。大同总兵派人请张知木了。

张知木原来觉得,自己见到总兵大人不会太容易,好在有杀胡口守备王世昌的亲笔信在手,见到总兵大人还是有把握的。没想到自己还没坐稳,总兵大人来请了。

原来门军一见张知木出示的铜牌知道来人是张知木这个传人物了。他马报道总兵府。总兵姜瓖一听张知木到了,非常想见一见这个有胆有识的又义薄云天的商人。

可是张知木对这个姜瓖的感觉却很复杂。对这段历史非常了解的他,实在从心里不能原谅他的一些做法。

姜瓖是陕西榆林人,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投降大顺政权。据说当时,李自成当时还准备杀掉姜瓖,理由是“朝廷以要害镇寄若,若何首降?”是说李自成认为国家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你镇守,你为啥带头投降呢。看来李自成也是不喜欢这种没骨头的人。多亏制将军张天琳的劝说才没杀他。四月大顺军被清军和吴三桂联兵打败,五月姜瓖又叛变追杀恩人张天琳,投降满清了。1649年姜瓖又自称大将军,依据大同叛清。不久,姜瓖被部将杨振威所杀,清军将阿济格入城,下令屠城,杀人无数,最后,连大同城墙都被拆出五尺,并拆出一切防御工事。

张知木心想如果条件变了,这个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起码现在他还不会考虑投降的事儿。现在还是要依靠他抵抗蒙古人和满清才行。

--------

顺便推荐《南宋记忆》,与本类似,也是“技术流”穿越小说,但发生在南宋,崖山,抗元,复国,欧洲世界大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