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汉朝篇 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剧的郭圣通(中)(2 / 2)

加入书签

地方官吏在执行“度田”诏令时,“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完全失去了“度田”的初始目的。特别是河南、南阳两地,一为京师之地,功臣居多;一为帝乡,皇亲尤众,“田宅逾制”更甚,但地方官员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这些问题暴露后,光武帝极为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整肃吏治,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以“度田不实”,诛杀河南郡守十余人,并下狱包括南阳近臣刘隆。

此事遭到权贵和郡国大姓的反抗,大规模动乱爆发,以“青、徐、幽、冀四州尤甚”。“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光武帝不得不派遣使臣抵达各个郡国进行安抚和镇压。最终琅邪、北海皆破散。沛、楚、东海、临淮等地群贼惧其威武,相捕斩者数千人,由此青、徐震栗。叛乱基本平定。

与此同时,“建武十六年,琅邪、北海盗贼复起”,光武帝派遣近臣张宗督二郡兵讨之,通过“设方略,明购赏”,最终皆悉破散,威震沛、楚、东海、临淮的乱贼,并相捕斩了数千人。青、徐两地震栗,叛乱猜得到平息。

同年,交趾郡征侧、征贰姐妹起兵造反,交趾震动。光武帝不得不起用因度田下狱的南阳近臣刘隆,随马援征讨交趾。

为了安抚因度田而反抗的河南南阳河北等地的权贵势力,安抚动荡,只好起复因度田而入狱的南阳河南近臣刘隆等人,安抚地方权贵。度田政策从此不再大力深度的执行,而地方权贵亦做退让,“诸郡新坐租”,每个郡县都补交了租税,而刘秀亦再未有过如同十五年一样大规模大深度的严厉彻查权贵和斩杀官员的行为,度田就此在全国开始平淡实行。

从建武十五年的欧阳歙因度田被揭罪死,斩河南尹十余人,到全国性的郡国大姓武力反抗,再到建武十六年的盗贼四起,州郡动乱,交趾造反,光武帝至此度田三载,日食两年,导致朝堂动乱,天下盗贼四起,严重动摇到了刚刚站稳根基的西汉的统治。

而此时的东汉已经在长江以南做大,可以说现在的汉朝虽然对外还是大汉帝国,其实已经在内部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本章完,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