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篇 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长的战争(三)(2 / 2)
刘秀也发来诏书,催促邓禹早攻长安,但邓禹坚持自己的意见,先取三郡。迟则生变,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情,成为一系列军事灾难的开始。
邓禹提兵北上,需要有人在栒邑断后。赤眉军势众,栒邑是一座孤城,没人愿意干这个苦差事。邓禹无奈,只好把诸将的名字写在竹板上,学赤眉军抓阄,军机大事如此儿戏,表明邓禹已经无法有效驾驭部下。
邓禹略定三郡后返回,又派冯愔、宗歆驻守栒邑。不知何故,二人发生矛盾,冯愔一怒之下杀死宗歆,然后反攻邓禹。邓禹没有行使主帅权力,反而派使者报告远在洛阳的刘秀,于是引出一段奇怪的记载。刘秀问使者:“冯愔跟谁关系好?”
使者回答:“护军黄防。”
刘秀便说:“他俩貌合神离,黄防早晚要擒拿冯愔。”刘秀派尚书宗广前往处置,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擒住冯愔,向宗广投降。
这时更始将领王匡、胡殷等也来向宗广投降,一道返回雒阳。走到半路,王匡、胡殷反悔了,宗广将其斩首,而冯愔被押回雒阳后,竟得宽恕,一点事都没有。其中有几个疑点,比如冯愔为何要反叛邓禹,刘秀为何断定黄防会擒拿冯愔,冯愔犯下大罪为何不了了之?从现有的文字资料中难以找到答案,待有心人去研究吧。
建武二年,邓禹趁赤眉军到右扶风就食,终于南下进攻空虚的长安。由于长安已成一片废墟,邓禹引军驻扎在城南的昆明池。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择吉日斋戒沐浴,修整被赤眉军祸害的陵寝,把西汉十一帝的神位护送回洛阳,然后将更始帝刘玄以王礼安葬在霸陵。这表明邓禹擅长政治挂帅,时刻把社会舆论和王道正统放在心上,但战局不利使得这些东西失去了意义。
他先是败在军阀延岑的手上,紧接着汉中王刘嘉势穷来投,本来是好事,却也闹出了乱子。刘嘉的国相李宝傲慢无礼,实则不愿归降,邓禹怒而杀之。结果李宝的弟弟率旧部报复,杀邓禹一将。
由于屡战屡败,再加上内讧,邓禹的威信受损,不少人离他而去。赤眉军吃干抹净后,回师长安,邓禹猝不及防,大败后退回高陵,粮草用尽,士兵们只能用大枣野菜充饥。刘秀意识到统军作战非邓禹所长,下诏班师,邓禹不想无功而返,又在关中强撑了一年左右,仍然毫无建树。
刘秀不得不考虑临阵换将,该用谁呢?起初派邓禹西征,就是要平分秋色,防止河北集团过度膨胀,现在急需能独当一面的人物接替邓禹,却不可能在河北人中挑选。这时颍川集团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虽然处于边缘地位,但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砝码。
刘秀用冯异接替邓禹,引军西进。冯异进抵重镇华阴,与赤眉军遭遇,鏖战两月有余,迫降五千余人。刘秀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率部东撤,与冯异会师。邓禹不听冯异劝谏,执意与赤眉军决战,接连惨败,带着二十四名随从突围,向东逃去,一直逃到宜阳,把这烂摊子甩给冯异。事已至此,无话可说,邓禹交还大司徒和梁侯的印绶,刘秀命他以梁侯的身份就第。
邓禹颇具政治头脑,但并非将才,刘秀出于某些政治目的,赶鸭子上架,最终却得不偿失。可谓成也政治,败也政治。看来在知人善任这点上,刘秀比汉高祖刘邦来说要差很多。(本章完,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