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可立愿意出山(2 / 2)

加入书签

孙承宗见袁可立这个模样,也是纳闷,皇帝到底说了什么,竟然把他给说动了,竟然愿意出山,可说我把他害惨了,这是怎么回事?

袁可立见孙承宗一脸糊涂,也是明白了,这事皇帝没有告诉孙承宗,而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孙承宗没有在里面煽风点火。

于是袁可立觉得刚才有点冤枉孙承宗了,就赶紧说道;“好了这事不怪你了,你大老远来了,咱们还是小酌几杯,可好?”

可孙承宗还没看到袁可立吐口,那里有心思喝酒,连忙说道;“你到底愿不愿意出山,要是没结果,我这酒喝着没有味道。”

这时袁可立笑了笑,很肯定的说道;“老夫再出仕一次,要是不合适,我一年后回家。”

“哈哈哈……”孙承宗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就高兴了起来,然后说道;“看你如此痛快,那我就舍命陪君子,在你这里讨几杯酒水。”

再说朱由检,今天他来到了门头沟,这里有他最近很操心的事情要办,就是关于玻璃的制作问题。

现在天津那边正在处理海鱼,都是用瓦罐装,这个只能搞些晒干的海鱼,拿去给灾区的灾民填饱肚子是没问题,可是要保持味道,给那些训练的士兵,就有点不太好了。

所以朱由检今天来这里,就是要看看有什么办法,把玻璃大批量的制作出来,特别是玻璃罐头瓶,这是重中之重。

关于玻璃,在古代很早以前就会制作了,但是由于温度,以及技术不太过硬,所以制作出来的玻璃都十分的昂贵,大都是富贵人家使用的奢侈品,并没有普及到民间。

在工部有专门的制作工坊,就是后世十分有名的琉璃厂,原来这里就是明朝工部制作琉璃的地方,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渐渐的多出很多的商铺,并且达官贵人也愿意到这里一片居住。

结果工坊反倒没了位置,到了万历三十二年,工部把琉璃的工坊,就搬到了门头沟的一个村子,也就是后世的门头沟琉璃村。

不过这时的门头沟一片,居住的百姓还不像后世那么多,一眼望去还有大片的农田,正绿油油的生长着麦子。

皇帝突然驾到,工部管理琉璃作坊的官员,赶紧出来迎接,朱由检对他们没兴趣,见了他们只是打打招呼,直接就钻进了工坊。

这时,朱由检看到一些工匠正在制作一些玻璃器皿,有各式各样的玻璃产品,摆在一个长长的铁桌上,看的眼都花了。

朱由检知道这些东西虽然好看,但是只能观赏,目前大明山陕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再去发展那些名贵琉璃,确实有点耽误工夫。

要说挣钱,这些琉璃并不能让那些达官贵人,引起太大兴趣,因为平时他们都在购买这些琉璃,偶尔把玩个把倒是可以,让他们大量消费显然不现实。

推荐收藏,谢谢!ntent

p崇祯辽东攻略 59575dexhtl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