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章 县衙密谋(1 / 2)

加入书签

莫塞把自家的三间大屋腾空出来,家具和床,都搬到西厢,院子里又立了竹竿,盖上巴毛草,成袋的稻谷堆满了房屋和院子。

又对寿姬说,这些粮食看似很多,可是对于沛县来说,不过杯水车薪,救不了难。

“你还得拿出钱来,继续去买粮,凡是附近县城大户人家,愿意卖的,都要买了,这里堆不下,咱们可以到县衙去借粮仓堆放。”

托了刘季,找到萧何,萧何告诉了县令。县令道:“动用县衙粮仓,当然可以,捐名可以是莫塞,不过堆进去的稻谷由县衙分配。”

莫塞听道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对刘季道:“那县令端的可恶,不过借县衙的粮仓暂时堆放而已,他居然想吞掉。罢了,刘兄弟看能不能帮忙存放一些,最多八月之后,便可把房子腾空出来。”

刘季自然依他,吕公家那石房子堆多少都行,但他一家已经出游,只好找些房屋宽敞的好友,说明了情况。

那些人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喜不自胜的答应,而且把房屋腾空出来,只等莫塞买了粮食堆进去了。

这远处买粮是个费力的事情,钱得亲自过手,途中安全还得考虑到位,而且这下雨的天气,绝对不能让粮食淋湿受潮,没晴天太阳晒,稻谷如堆在房子里,不用六七天,便会发霉出芽,变质腐烂。

微山、鱼台、丰县、铜山,这几个县城,莫塞相继买到了粮食,

一个沛县的人,知道了莫塞的举动,把他看成了救世者,粮食虽还未放出,已是名声大噪,给沛县的人们吃了一粒定心丸。

李归虚县尉听到这些消息,对县令道:“这莫塞无缘无故做什么大善人?八成借口为灾民储粮,要图谋造反,县令大人不可不防。”

于是,叫来萧何,问他,莫塞当日办理购粮公文和运粮验牌的细节,萧何道:“当日为他办理的书吏,已于前日伙同南门亭卒一起,出城征用去咸阳服劳役的民夫去了,今日还未回来。当时的情况,属下记得清清楚楚,县衙里也有备案文书,要不要找来给县令大人一阅?”

既然县衙有莫塞出城购粮的文书备案,道理上讲,县令已经批准了此事,盖了县令的大印,有什么值得再看?

萧何琢磨了一会,又说,当时莫塞空着两手进的衙门,有泗水亭的刘季陪同,萧何亲自叫文书吏为他们办理事务,县衙大印也是县令亲自盖上去,而且运粮验牌也是李归虚县尉签章,所有过程清清白白,并无人收他贿赂,并没有什么不妥。

李归虚县尉道:“他一个卑微的捕蛇者,刚刚搬到沛县来居住,光是居住费和购置房屋,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了,这一下,又到处去收割粮食,运回的粮食源源不断,哪里来的钱?这里必然有名堂。”

萧何说,莫塞有多少钱,那是莫塞的事,问题是莫塞肯拿出来购买粮食储存,防备灾荒,这是沛县民众的福德,不知道李归虚县尉为何要在莫塞的身上做文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