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 假途灭虢借方便(1 / 2)

加入书签

有个成语叫做恼羞成怒,其实很多时候,恼和羞其实不一定需要怒,因为,恼和羞带来的往往是冲动,冲动的结果往往是后悔。

最主要的是,恼和羞关系到的往往是面子,而在这个时代,面子其实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当初的石敬瑭可以认一个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干爹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在乎自己的面子。那一年,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34岁。

就拿高从诲自己来说,他经常抢劫江南各国给中原王朝的贡品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在乎过自己的面子。高从诲也知道人家都叫他“高癞子”,但是他不在乎,可是这一次,他偏偏的在乎了。

因为以前虽然叫“高癞子”,毕竟没有当着他的面,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当着他的使者的面喊的,这和当着他的面一样,尤其是几乎是当着所有的节度使的面。更何况,这个使者是他的第一谋臣孙光宪。

于是,高从诲终于还是没有忍住,用自己的鲁莽作为前进的动力。在经过了二十天的准备之后,大军出发了。

荆南一共也就五万大军,毕竟,地域的狭小限制了军队的规模。五六十万人口,要养活五万大军,这还多亏了荆南作为鱼米之乡的富饶。

荆南的军力的分布,基本上是以江陵府作为中心的,毕竟这是高从诲的老巢,拥有着三万余人,而归州和峡州也还各有一万军队。

当然,五万军队不可能都是作为野战部队的,除非是本土作战,否则可以外派的军队数目,超不过两万。

而这一次,以大将军李景威为元帅,水军将领李端为先锋,率领一万五千大军沿着汉江北上,直扑郢州。

一次派出一万五千军队,基本上已经到了荆南的极限了,毕竟,东边还有南唐的武昌军节度使刘仁瞻,在鄂州驻节,麾下有近三万军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北边的复州问题倒是不大,据说是一个月多前从南唐叛逃来的韩熙载和江文蔚。一个在南唐狼狈逃窜的家伙有什么可怕的。虽然韩熙载盛名彰显,但是这个时代毕竟是刀qiāng的时代。

何况还经历了和驻守复州的防御使王彦超的一场大战。估计也是两败俱伤了。

但是高从诲不打算对复州用兵,毕竟惹了自己的是刘知远,郢州刺史尹实那才是刘知远的亲信。

荆南的水军自然是一流的,长年在长江上打熬,早就练就了一身的水战本事。

不仅战士的作战能力一流,其装备也是一流,这个从那些艨艟斗舰就可以看出来。

而李景威的座驾,则是一艘三层楼船!船上载军士三千人。

当然,荆南的这一万五千人不可能都是水军,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是步兵。只有八千水军,这些水军几乎是荆南的全部水军了。

一万五千军队的船队,从荆门军长林县出发,一路上浩浩荡荡,好不热闹。

荆门军的东边是复州,但是李景威似乎对于复州并不感兴趣,当然,张无邪也做好了作战的准备,只要高从诲敢于挑战,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打击。

好在高从诲没有欺负弱小的觉悟。

于是,站在江边的张无邪只能带着赵匡胤和林仁肇王彦超三人,对着荆南的船队行了一个注目礼。

王彦超看着北上的船队,道,“少主,既然荆南的军队走了,那您就和韩大人回去,这边有我。”

然而,张无邪却道,“王将军,你现在就要开始忙了,我等都不能回去啊。”

张无邪这次带来了一万军队,从安州和复州各抽调五千。复州城里有韩熙载和江文蔚主持大局,自然是无需顾虑。

虽然李景威的大军走了,但是张无邪显然没有就此离去的想法。

一行人继续向前,一直走到了复州和郢州的交界处,张无邪吩咐大军安营扎寨,静待前方战果。

赵匡胤和王彦超林仁肇显然不明白张无邪的意图,但是军令如山,他们也就只能执行。于是,一万大军便在江边立起营寨,埋锅造饭。

直到第二天,岳不群的到来,大家才明白了张无邪留下来的目的。

岳不群带来了上百个木匠。

这是要打造战船的节奏吗?显然不是。

张无邪把赵匡胤王彦超林仁肇三人和岳不群叫到自己的大账内。张无邪开始对四人讲述自己对于战场的判断。

“高从诲此次出兵,其目的在于报复刘知远的羞辱。以我的估计,李景威此次劳师远征,非败不可!

郢州的尹实,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他必然会据险坚守,李景威远道而来,不能持久。倘若对方坚壁清野,李景威就只能另作他图了。我的估计,他很可能北上襄州。”

“怎么可能?袭击安州不是更好吗?”赵匡胤首先提出质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