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4章 联系(2 / 2)

加入书签

“除了你,还有谁?”

“第四师团的太君。”井上五郎说。

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商贩师团”,编组地:大阪。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是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

第4师团满洲驻屯,下辖4个联队:第8大阪联队、第37大阪联队、第61和歌山联队、第70筱山联队。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第四师团转到了华东。

第四师团成员主要来自于大阪,而大阪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很多士兵都是商贩出身,他们不想打仗,一门心思做生意。

在日军中,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即“保重贵体”,或者干脆就直白地说“保命最重要”。

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化造成的。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

于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看待上级命令,出生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前世,曹宁看过资料,知道,第四师团的人很会做生意。只要是能卖的东西,他们都会卖。

吃的粮食也卖,然后,饿着肚子向上级要粮,不给的话,就威胁上街去抢。

想不到,这个师团的人,竟找到了自己的头上。

“井上太君,你怎么认识第四师团的人。好象你不是大阪的人吧?”曹宁递上一支烟。

井上接过烟,点上烟说:“我的姑姑嫁到了大阪。我的姑父,就是第四师团的后勤官。”

原来是这么回事!曹宁放下心来。

“他们有多少货?要是数量少,我可以在上海找人给消化掉。”曹宁说道。

“这批货是从天津转过来的,第四师团花了一点钱,买通了占领天津的皇军指挥官,将租界中的一个仓库给抢了。光无缝钢管就有十吨。”

十吨!

曹宁一下子吓住了。

无缝钢管是什么?那可是制造枪炮的东西。眼下的中国,遭到了封锁,无缝钢管进不进来,自已又不能生产。所以,急需这种材料。而且是高价求购,有价无市。

不管是重庆,还是延安,还是西安、广西各处的军阀,都需要这无缝钢管啊。

这是一笔大财!可是,曹宁知道自己的牙口不好,吃不下这笔财。

“井上太君,这事我怕啊。”

井上拍了拍曹宁的肩说:“除了第四师团的高层,就你与我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泄漏出去。你只负责找到买家。”

曹宁拍了拍胸脯:“十吨啊!谁吃的下这批货?”

井上笑着说:“不管卖给谁,只要有小黄鱼大黄鱼收就行。只要不直接与重庆与延安的官方做生意,有钱的商人就行,他转不转卖,卖给谁,我们不管。这就是第四师团的处事方法。”

“你就不怕皇军半路上截货?”

“第四师团,生存即有道理,冲锋陷阵不行,但是做生意,没人能玩的过大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