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千二百八十章 无用之策民族魂(第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李郎,哪个好用?”永穆公主停下动作询问。

她到此刻才吃掉第六粒石榴,这就是李易不吃的原因,除非陪重要客户时。

“没有一个行的,客车顶上放东西,风阻大,下雨怎么办?用苫布苫上?绳子断了东西砸到后面车厢的窗户,该如何?”

李易觉得对方知识面窄,没看我的车厢设计成什么样吗?

“货车厢在两边挂笼子?我为什么不把车厢变宽?那风阻,煤不要钱啊?自载煤和水,都是精确计算的,多出来一点余量。

糊火柴盒外包一部分,少了福利,是不是价钱就低。

为了钱,我再一琢磨,干脆都外包吧,一个个把眼睛给累坏了。

关键东西受潮了,不小心烧了,损失由个人承担,赚的钱还不够赔的……”

李易一条条驳斥,报纸背面打小广告,多要钱。

钱赚到了,失去的是李家庄子的意志。

报纸后面必须空白,给人练字用,或者裁了再装订成账簿。

年票属于一次性支出,火车票并不便宜,商人的压力要增加。

这票是记名的还是不记名的?会不会被商人拿来卖次数?

驿站和路边棚子的免费汤绝对不是汤的问题,它代表了大唐的人文关怀。

历史上就没有一个朝代这么干的,唯独自己所在的大唐,成本搭进去又如何?

无非一些路边的树枝、一些煤、水,汤里煮的东西最多一个鸡架、一些野菜,还有盐。

百姓即便赶路千里,也不会觉得遥远,每时里便是一个家。

“黄河大桥到洛阳的了路上,不但汤继续免费,棚子需要更密集,五里一棚。

棚子要大,遇到雨天时,商人能够就近找到地方安置货物,避免损失。

咱们收了人家的税,权力与义务对等。

广州都督府的市舶司收集些夷商的话语,印在报纸上,叫百姓知道其他地方的百姓所在的……朝廷吧,是什么样子的。

有了对比,就有了幸福感,对自己的大唐更加热爱与拥护。”

李易站在另一个高度来阐述,不是我不会,我懂比他们还多,故此我才不能那样做。

“李郎说得对。”永穆公主幸福感就满满的,对比呀!

说着她喂给李易一粒石榴籽,李易舌头和牙互动,艰难地吃着那点果肉:“软籽和小籽的石榴怎么培育?”

永穆公主笑:“李郎嫌吐籽费尽?”

“其实吃石榴不吐籽,是没有灵魂的,就跟吃瓜子不嗑一样。

我需要教给司农寺一套理论,让他们培育。

他们那些人喜欢专研,利用好理论,说不定会给我一个大的惊喜。

首先他们要学会植物生物学,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学化学,即药物学。

像西瓜,我就能让它没有籽,今天试着做一下,然后明年就有了无籽西瓜。

用盐水浸泡保存,送到海外去卖大价钱,没有籽,反正大唐不适合。

我得提供支持,提取秋水仙素,即秋水仙碱,用的时候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

不然中毒了之后,只能支持治疗,但秋水仙素提取很简单。”

李易说着说着,开始自己嘟囔,学术方面的问题,容易叫人陷入思考。

永穆公主双手托着下巴看自己的李郎,她觉得这一刻的李郎最好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