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吕武在下一盘大棋(1 / 2)
吕武当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只是他的脑回路相比起当代人在“弯弯绕绕”这一方面全面优势罢了。
真的进行智力上的比拼,他很明白自己绝对不会占什么优势。
古人真的不笨,只是他们见识方面比较短缺,思维与价值观也跟现代人不同。
所以,吕武的优势只是“见识广”上面。
国君、智罃等等人不知道吕武在打什么主意吗?
有郤至前面的例子,他们没吕武讲完就有自己的判断,只是吕武的提议跟郤氏又不同,才决定同意而已。
郤氏动用国家力量,干的是讨面子,可能给晋国带来好处,出兵的各家能得到的利益不多。
吕武的提议是将莒国抬上桌,众家来个分而食之。
这样一来,出发点一样是维护私家的威严,得到的结果却不是那么相同。
另外一层,国君需要国内大团结;智罃发现想再分食一个卿位家族难度太大,暂时收手了。
下雪的冬季,没有必要没人会出门。
到了这种季节,各国难得消停了下来,该活动的各家则是一点没耽误。
对于参与西征的各个家族来说,他们需要趁这一段时间好好地盘点家当,为冰雪融化之后该做什么提前做准备。
吕武将一部分家人接到“新田”的新宅,另一部分则是留在“阴”城那边。
这一趟过来的人之中,包括嬴?、姬晗以及长女吕怡,次子吕伟,姬妏、嬴幸以及年纪太小的子女则是留下。
另外,老祖母一样不想过来“新田”。
这样的情况不独发生在阴氏,各个卿位家族一样没将所有直系亲人安置在“新田”这座晋国都城。
其余家族看情况,很多家族在“新田”没有一寸属于自家的土地,他们除非是得到召唤,要不肯定在自己的封地生活过日子。
吕武在昨天拿到了家族产业的总汇。
包括拢共有多大的封地,各块封地去年的投入以及产出,人口的分布现状等等。
这一次西征,阴氏作为发起者之一,获得的好处跟魏氏差不多。
人口方面阴氏分润了三万多人,马一万两千多匹、牛两千多头、羊两万余只,其余各类物资超过三百车。
资源方面的收获只是一部分,对吕武来说打残秦国才是相对重要的事情。在这一点上面魏氏跟阴氏的追求一致。
从义渠那边缴获战马之后,吕武有亲自进行查看,发现义渠的战马只是比中原马好一丢丢,跟北方马(蒙古马)依然不能比。
发现这一点的吕武没有多分追求战马的分配,冷眼看着各家为了分得更多战马吵得脸红耳赤。
智氏的贪婪在智朔身上再次得到发挥,拢共四万匹战马被智氏拿去了一万三千多匹,其它的战利品也不放弃。
这是一种极度不正常的分配!
智氏并不是西征的发起者,他们只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开战后发挥的作用只能说一般般,甚至比一些出兵少的家族都要差劲。
没有足够的功劳为前提,索要却比谁都要多,何止是不要脸那么简单,就是实际上摆出一张狰狞的脸在明抢了。
吕武和魏琦私下进行商议,谈了什么没外传,无外乎就是“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的那一套,选择纵容智氏的贪婪。
另外,范氏也要了四万多匹战马中的七千匹和其余战利品,同样表现出贪婪的一面,只是有智氏顶在前面,使得范氏的吃相看上去好看了一点点。
刚刚被吕武拿到手的“霍”地在经过两年的整理,确认不适合作为一块农耕区使用。
当然,不是说“霍”地就完全就搞农耕,只是能开垦的土地太少。
“霍”地的地形显得非常复杂,靠近大河的区域大多是湿地,另外那些平原地带又是土质盐化严重,值得庆幸的是至少还有几块适合放牧的平原。
“我家牧场是否过矣?”吕阳问道。
吕武笑着说道:“‘吕’、‘霍’以北非独可作牧场,亦可开垦农耕。”
两地的北边都被吕梁山拦住去路,却是存在一些谷地的。
虽说是谷地,也区分纵宽到底多广,就像蜀地那边虽然山多,不代表川蜀产粮区不存在那样。
其实看的就是发现利用价值,再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
吕武说道:“未来数年我家需抓紧修路。”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怎么都要把几块封地用道路连贯起来。
那些路能够修起来对阴氏无比重要,不光是平时的往来便利,仅是在兵力调动的好处就足够去费时费力投入了。
吕武也没想要修规格多么高的路,比如修水泥路什么的。
他则是会在各条道路搞驿站系统,进一步加强信息的传递速度。
一再受到言传身教的吕阳知道道路的重要性,重重点头表示明白。
现在各个家族对道路的重视没那么高,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条路,才不在乎那条路到底多宽或多平整,许多路线也就允许人走,车辆无法通行。
阴氏要的是必须能提供道路通行的道路,条件允许甚至要形成交通网,到时候其他家族从下达征召命令到集结完毕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阴氏在交通网的支撑下也许只用花半个月就能完成集结。
调动和集结是那样,封地遭到攻击多少时间之内能增援上去,阴氏在救援上也必然比各个家族的速度更快。
修路这么种工程动用的人力物力会很大,得到的好处则属是更多,说是百年大计都不算过分。
吕阳问道:“阿父,为何戎骑一万为限?”
讲的是三年内,阴氏的骑兵需要达到一万的规模,却不征召超过这个规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