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年(1 / 2)

加入书签

穿越者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但也不能脱离时代,

只有立足于时代,解析时代矛盾,才能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

所以,穿越者注定是孤独的,

对很多事,徐泽都有深入的思考,却不能一股脑告诉自己的下属,

他只能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将自己的想法放出来。

在徐泽的设想中,未来的同舟社治理体系,

“官”与“吏”的界限将会慢慢模糊,“官”也会越来越不好当。

在这点上,必然会遭到很多“有出身者”的抵制——甚至会包括赵遹和宗泽在内。

但事关统治区的长治久安和整个文明的未来,不能为了减轻阻力,就选择妥协让步。

这就体现了造反者的好处——不必太在意既得利益者的态度。

要是顾虑桌上吃饭人的脸色,那还掀什么桌子,造什么反?

正如宗泽所说,大宋做事的官员不是冗余了,而是真的太少。

基层的大量实务,被上升通道极为狭窄的胥吏操纵,

而底层税收和管理,又操于乡绅宗族势力之手。

这些现实矛盾既是极大的隐患,也严重影响国家的组织力和动员能力。

大宋的奠基者们绝对很清楚这一点,只是无能为力。

五代末世,天下征伐不休,饭都吃不饱,读再多书,也挡不住别人一刀,读书人的数量急剧减少。

乱世之中,所有的人都极度缺乏安全感,全被混乱的形势裹挟着拼命狂奔。

任一方的势力领袖都不可能像徐泽这样稳健发育——

真要这么做,绝对会被自己的部将先造反。

脱胎于这样乱世的大宋本就先天不足,极度缺乏基层管理人员。

而得国过于容易,打天下的进程又与人才培养不配套,

摊子铺得越大,底层缺人管理的问题越突出,

最后,就只能采用这样的粗糙手段来管理国家。

因为依托这些人管理基层,

既可有效解决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还能不发或少发俸禄,

有效缓解了财政困境,能让更多的钱用来扩军打天下。

这本是权宜之计,不能持久。

但随着利益集团形成,又慢慢固化为制度,然后,便积重难返。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如后世,“免费游戏”才最费钱一样,

国家在管理社会上省了人和钱,百姓就会出更多的钱,遭更多的罪。

就算靠共建会这种组织铺摊子,也不是长久之计。

没有大量的一线“正式官员”管理,

随着时间推移,管辖地域扩大,

一些偏远地区的共建会,也迟早会与宗族势力同流合污,

想想就知道,有人有地有组织还有武装的“变异共建会”会做什么?

所以,将来同舟社建国,需要“官员”的数量,将远超现在的大宋。

涉及到官员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制度,也必然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一步到位是绝对不可能的,等同舟社建国都不可能全部到位。

徐泽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也很有耐心。

实际上,相关的工作已经在分步实施了。

第一步,并不是培养尽可能多的官员,而是普及教育——扫盲。

并非所有读书优秀者都能成为合格的管理型人才,更不能让所有读过书的人都去抓管理。

但文盲率过高,再好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底层官吏可以轻易利用政策信息差欺上瞒下。

所以,改变官吏使用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不是改变“官”,而是改变“民”。

制度不是万能的,后世有大统领名“建国”者……

人是会变的,道德、制度确实能约束人的行为,但效果……

即使徐泽手把手地教育培养一批官吏,开始可能用的很顺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