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数据的前提 上(1 / 2)

加入书签

“你的意思就是说咱们还需要等待十年,是不是?”赵铭摇了摇杯中的咖啡,眼中灼灼有神。

“进度上面……还是可以加快的,比如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根据现有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性能,还是可以预期的。在处理器和相关硬件软件充分发挥的作用的前提下,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比如说大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开发合格的软件,同时有相关法律的制定,以及地方政府的能够有远见,不停的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到教育方面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加快一点进度的,至于其他方面,我是想象不出来了,我也做过一些模型,不过很可惜的是,你知道的,就在在高等院校,也只有普通的计算机可以使用,要申请使用大型计算机,我们学校是轮不到我的。”

听范成栋这么解释,赵铭知道他尽力了,在学校的时候,大型计算机的使用权限掌握在学校手里,而每个专业,学科要使用到这样的设备,几乎都已经排满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学校的技术人员,课题负责团队,以及相关社会行业上面申请使用,像范成栋这样的普通研究生,要申请使用何其困难,也许在范成栋成名之后可以很轻松的办到,但是在这之前,很难很难。

这个项目,赵铭作为支持者,自然是因为他有记忆空间这个大杀器,可是大杀器也是需要制造出来才有真正的作用的,现在他可以根据范成栋的理论,把相关软硬件,人才,资源等全部倾斜到这个项目上,就像一些已经提前使用的专利一样,可是,大数据项目不一样,赵铭深知这一点,光是一个大型计算机,耗费的资金就是千万计,更别说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理论研究工作,之后才是相关设备的配备。

在这之前的一个礼拜,那个乌克兰女子在华夏旅游,范成栋作陪的最后两天时间里,赵铭也没有闲着,他前去拜访了张青云,通过张青云的人脉关系把自己的想法反馈了上去,很可惜的,两天时间过去了,没有丝毫动静,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急,目前来说,按部就班是最好最稳妥的方法。

“涉及到的设备和工作人员,你不用担心,我事先已经配备了一部分,你放心,完全是按照你的论文来的,同时也加入了我自己的研究,相关专利方面我可以授权给你使用。比如在软件研发上面,我提供一个思路,大数据归根结底还是通过建立自己的搜索引擎,剔除无关信息,抓取对用户有用的信息,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就涉及到建立自己的搜索引擎,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相关工作的过程就包括数据抓取,信息树建立,数据筛选等等,这是涉及到数据库方面的东西,相信你不陌生。我这里有几个专利,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方面的,这是专利使用授权书,现在我正式授权给你使用,你可以先拿回去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