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事事关心(2 / 2)
赵铭把华音的产业发展方向透露给了张青云,张青云自然投桃报李,首先就打来了感谢的电话。其次是因为平板电脑这个项目可不是手机项目,有轨迹可以遵循,这个时空里,平板电脑市场目前还没有值得注意的成功例子,张青云需要知道赵铭准备在哪些方面进行布局,让他惊喜的是,赵铭的布局已经完成了,唯一需要地方上协助的,是那个需要注意的控制污染的电池工厂。
电池技术还是锂离子电池技术,不过容量依旧是偏低,国内的技术多数还是从霓虹进口而来的,在这些发达国家,这样的技术也算是先进,可惜环境污染太大,没有办法控制,只能通过第三方国家进行生产,因此赵铭说出这个有点为难要求的时候,张青云还不觉得是一回事情。
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说带着预防的思维去支持生产,带着事后的态度去治理,这应该是一种普遍的观念,但是赵铭不愿意这么做,就像他在印刷电路板上面做的那样,华州无线电集团当初做代工的时候就很好奇赵铭为什么一定要处理好废水废气废品,甚至花大代价在上面,宁可用补贴的形式,也要坚持给无线电集团建立废水处理设备间,废气排放处理塔,废品的回收就不用说了,赵铭全部都是走的华音的渠道,定期的有车辆去这些工厂回收。
张青云在电话里大包大揽的承诺下这个项目可以随时动工的时候,这才想到了赵铭这些年对华音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所起的作用:环境保护。
这不是每年三月份种一些树,或者是捐一些款就完事的事情,面子工程或者形式主义在赵铭身上看不到,就是在赵铭从华音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华音公司那边每年都在坚持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张青云清楚。
既然赵铭提出来了,那他张青云没有理由不去推动一把,很快2008年的第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面,张青云就提出了治理环境污染的要求,虽然他没有明说那些行业,但是他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他希望相关各部门能拿出切实可靠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他在会上举例说明的一些内容每个都指向了华音和华音相关的产业供应链。
赵铭是在看当天的《华州日报》知道这件事情的,每天他都会从报纸和媒体中摘录出一些内容读给奶奶和李薇她们听,毕竟长时间呆在医院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托网络发达的福,每天江南华州本地报纸新鲜出炉第一时间,就会被扫描下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赵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