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省里来人(2 / 2)
“还不是有你么,领导,你可以不相信我,我爸你总应该相信的吧?”
“得得得,知道你用你爸的名义在做这件事情,好了,我不多说了,你去应付你的客人吧!”
张青云显然不愿意就这个话题多解释了,倒不是他责怪赵铭没有提前报备,实际上,赵铭很多事情的操作上面他都无法理解。不过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他只能是一个合格的政府官员,而对方是一个顶尖一流的企业家。
华州在进入2008年之后明显的进入了一个增长缓慢期,因为07年米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直接就对整个世界的投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华州,就是整个华夏国内,来自国外的投资在减少,进出口贸易也在萎缩,更让人无奈的是,传统的制造业和人工的成本还是持续增长之中。张青云的应对方法就是用内需和投资拉动增长,投资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高架桥,体育场馆,公交地铁线路,城市地下管网还有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上面。至于内需,张青云征询了智囊团的意见之后,决定推动整个扬子江三角区的城市联动,包括公交一体化,城市旅游一卡通,旅游年卡,中老年旅行团,大力支持农村项目和自由职业创业选择,提供小额无息甚至免息贷款等等。
举措很多,但是相比于赵铭在粮食项目上动辄数百亿的投入,张青云还是自叹弗如,毕竟两个人的立场不同,因此他有一些感慨也是很正常的,他更感慨的是,赵铭的父亲在今年年初又拿出了五个亿,直接给全市上百所中小学幼儿园购买了空调和暖气等设备,为此他还另外设立了一个账户专门用来支出电费。张青云也是觉得格外的感动,尤其是老人家自己去了海南的情况下,还能够想到家乡人。
当时他为此特地打电话过去感谢老人家的时候,结果老人家大手一挥:“小铭小时候上学吃过很多苦,他出生的时候粮食刚刚够吃,我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他是奶奶带大的,虽然从小没怎么吃过苦头,可是跟着我搬家之后,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上大学,他在高中的时候冬天都没几双好鞋子,也就几年前的事情,现在条件好了,我们有能力回报社会了,我自然愿意帮他去做一些他来不及去做的事情。”
张青云似乎想起了自己在十几年前求学时候的情况,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难熬,而且生活条件的艰苦让很多学生都没能够坚持下来,只能早早的踏入社会,他的父母是咬着牙供他上到大学的,现在的条件好了,就更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了。
因此在新春开学之前,他还特地在《华州日报》上面刊登了自己亲自撰写的文章,一个子都没有经过秘书的手,用实际行动鼓励学生们努力上进,不要辜负前人和家人的期望。
“期望么是有一点,但也不至于那么大,不过根据我和欧洲的那些专家估计,这个时期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能只把期望寄托在袁老身上,袁老也老了,我们现在有资本有技术,完全可以通过更科学的办法,让粮食问题不在成为小冰河时期的问题。”
面对省里来人,赵铭侃侃而谈,幸好张青云提前打了电话,他才得以有所准备,洗漱加上早饭穿衣的时间都快了不少,用最快的时间赶到自己的办工作,坐下来思考了十五分钟,人就到了。毕竟是上边的人,他在斟酌用词上面,还是花了点心思,尤其是张青云提醒了之后,他更知道,自己不能做太多的主观表态,只能事事都借用专家的口吻来回答各种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