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张青云来访(2 / 2)

加入书签

张青云点点头:“按照华音这些年的进展,还要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这确实有点着急了,但是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家呢也一直有这方面的打算,既然你们华音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那么将来,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它自有的规律,我很明白,我们无法人为干涉但是可以影响,一些事情我有考虑过,我们华音的系统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

“不,你不明白,我是说咱们整个国家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一些操作系统,银行金融,税务,行政办公等等,这些都是用的国外的系统和设备,这就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就算硬件上面我们能够实现国产化,那么软件呢?以你的智慧,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吧?”

赵铭承认张青云说的对,但是没想到对方居然直接就这个问题找上了自己,所以他有点为难的看了一眼对方,和罗艺交换了下眼神,这才开口说道:“软件上面……确实存在着不足,但是我们落后的并不多,华音的系统就是开源的系统,我们可以慢慢的实现,不说军事目的用途的,就是正常的行政办公,公文流转,目前国产化已经超过95了,加把劲的事情,至于您担心的金融办公领域方面,我们有信心在十年之内完成,到时候咱们完全可以独树一帜,不用依赖国外的技术和设备。”

“只是这十年少了你这样的人把关,把握方向啊。”潘长胜最终还是直接把当前最大的问题说了出来。

“其实这一点上面,我觉得我们的邻居印度做的比我们好,不仅仅是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也不仅仅是印度在计算机行业人才培养上面有什么优势,而是印度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在这个行业上面的培养方法确实有他们的独到之处,他们擅长把一个简单的任务进行再分解,依靠数量的优势,把一个目标完成。我妻子……罗艺就是出身在印度的,相信你们都知道,还是让她说说那边的环境吧。”

潘长胜和张青云这才知道,为什么赵铭要带着罗艺参加这么个会谈,按理说,他们的秘书都被摈弃在这个范围之外,赵铭的家属也应该避嫌才对,谁知道赵铭早就有了准备,这人的心思,真的是细致到了极点。

“我是出生在帕博尔邦的荼卢毗人,从小开始我就接受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我家中有个伯父现在还在米国的微软公司担任高管。当然他和我没多大关系,我只说说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计算机是工具的概念,所以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编程的培训,这个培训过程是培养我们编程的理念,其中最核心的不是什么语言或者是什么编程方法,而是一种理念,把一个任务分解成数个任务的理念。”

“举个例子,我们要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用现代的编程方法来看,其实只要清楚交通信号灯的运行规则,利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就可以用最简洁的代码来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不需要高等数学乃至初级数学的概念,只要我们掌握规则,罗列出所有的控制可能性,那么,用较多的代码就能实现这样的一个功能,我们印度就是这么做的。当然,我们也不排斥用简洁的编程语言来实现功能,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要做到一个复杂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个的事情的叠加,或者说,要建立一个城堡,就需要一块一块的砖石进行堆砌。这就是传统的理念。”

罗艺很简单的就说完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就这么简单?”潘长胜和张青云面面相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这次是赵铭替罗艺进行了回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