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一个机会(2 / 2)
赵铭随即指示马歇尔和詹姆斯动用一些力量去调查,究竟是谁在做这些事情,毕竟硅谷那么多高科技公司,他不可能在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股份和代言人,就算有,也无法彻底的了解到里面的内情。所以赵铭最后得到的情报就是,米国的那十五个大家族在被华盛顿先生“清理”了一遍之后,还是在华尔街和硅谷具有一定的掌控力,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那边,巴斯家族的能量不容小觑,对小林株式会社决定下手的,就是苹果公司和qorvo公司背后的股东,巴斯家族。
这个家族最早是从事石油开采还有冶炼的行业,在最近的十几年才涉足高科技产业的。
就在小林明美一行回到霓虹国内汇报给小林娴芝的时候,赵铭也最终了解到了米国加利福尼亚发生的事情,“得益于”07年蔓延至今的经济危机,很多硅谷的公司纷纷裁员,一些做实体的企业还好一些,至少有产品的支撑,但是很多软件公司和研发公司都进入了行业的寒冬,尤其是中小企业。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很多大公司都开始了所谓的“自救”行动,第一个是开源节流,试图用节省开支的办法来保存公司的主要研发力量和人才,同时提高出口的门槛,就像小林株式会社遇到的那样,这些大企业直接就人为的把某些东西提高了,尤其是价格方面。
第二个办法就是并购,一些行业内尤其是门类较为接近的行业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短时间是看不到前景,但是对于行业来说,节约了重复的研发,尤其是谷歌和高通这样的大企业,他们纷纷并购一些拥有他们需要的技术的中小公司,前者在浏览器和软件系统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决定,据说他们准备进入移动操作系统市场,这是在本世纪初就做出的一个计划,一直到现在,发生了经济危机才决定进入这个市场。而后者则是在芯片和技术方面不断的通过其庞大的关系网对硅谷和国内外的一些企业进行试压,毕竟他们拥有大量的专利,因此一时间官司不断,不过利好的消息总是不断的传来,今天从这个公司收取了多少专利费用,明天从哪个企业身上打赢了某个官司获得了多少赔偿,这让高通的高层普遍的觉得,似乎高通凭借自己的专利就能够活的很滋润。
这些纷乱的情况反映到整个市场上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混乱,往往合同谈不拢就是互相制裁打官司,在国际企业之间这样的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小林株式会社遇到这样的请果断的选择明哲保身还是非常理智的,这就交给了赵铭一个难题:怎么去帮助小林株式会社。
很少有人知道,帮助小林株式会社就是帮助华音自己,因此赵铭在考虑了几个晚上之后,还是给詹姆斯下了一个明确的指令:搞臭高通和qorvo公司。
当然赵铭知道,不能这么明着去搞,要搞就要搞个大的,浑水摸鱼,反正小林株式会社芯片的存量至少能够坚持到华音的新品发布,而华音的新品如果一出来,明眼人就会知道,小林株式会社和华音是一体的,对于小林株式会社来说,芯片的短缺不是问题,华音可以提供。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能够妥善的保密,让外界觉得小林株式会社已经受制于米国的芯片公司,米国那边会怎么想?那自然是能拖就拖,能涨就涨。这样肆意妄为的前提就是自己内部没有乱子,而恰恰这一点上面,米国人格外的自负,总觉得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公司想怎么搞就这么搞,至于定价和条款,还不是自己关上门说了算?
米国人的粗线条,就是赵铭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