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零五十章 理由 赌注(下)(2 / 2)

加入书签

可是资本主义世界里面,从来都没有这样的好事。

“这是好事啊,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那个强大的国度,已经没有了对所谓的盟友,还有竞争对手,甚至于你们这样的小国家使用手段的耐心,露出了本来的面目,行为准则完全按照那些资本的意愿进行了。巧儿,你不用担心,你们的进口有压力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充分说明大洋彼岸我们的那个敌人,已经没有办法,只能用强制性的出口来对我们施压了,他们强制出口的目的是要让他们生产农产品的民众满意,而普通大众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意愿,那自然是因为他们的成本被摊高,生存的压力巨大,一级一级的反馈上去,就是整个社会阶层阶级化明显的一个症状,他们不会从民众最基本的需求去考虑资本的运作,不会因为牛奶供应量过大而去调整价格和销售区域,只会粗暴的用行政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受害的不仅仅一些国家,也有他们的民众。”

“这是冰山的一角,但绝对不是问题严重性的体现,看着吧,今天能够强制性要求你们的国家购买农产品和牛肉,以后就会向你们倾销其他的农产品或者工业垃圾半成品之类的东西,哪怕那不是你们需要的。当然,你们这样的半导体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技术的,你们和小林株式会社之间会有很好的互补性,怎么运作,这就是几天前我和你们说的,你们可以接受对方无礼的要求,现在就看你们的政府了,毕竟他们也是要脸面的,你们这样的企业能够把意思反馈上去就行了。”

米国人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转嫁危机带来的损害,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因为一旦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国内繁荣的衰减,经济的下滑,那么不光是执政党之间会爆发剧烈的矛盾和冲突,国内各种矛盾也会凸显,就业失业压力,国内民众的不满,zz歧视的危机,黑命贵的危机,还有背后掌控这个国家的那十几个家族联盟溃散之后的混乱,随便哪一样都会让整个社会面临崩溃的局面。

因此他们不得不用这样的手段维持经济,确保各个阶层的利益,这是理由,也是一个赌注,用来弥合国内社会阶层矛盾的赌注。

对于米过来说,这样的手段可以缓解一时,但是并不是解决的最终办法。对于那些受到米国强制性出口的国家来说,局势就不那么好了。赵铭当然知道棒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米国的原因确实畸形,成为人均gdp超过数万美元的发达国家也是充满了偶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棒国的经济发展依赖出口,因为驻军的关系,并不需要在军事上面投入过多的资源,这和其他的亚洲几乎同一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四小龙”几乎是一样的。因此那个年代年均超过8增速的二十年内,棒国纺织品这样的轻工产业上迅速发展,积累了后续发展的资金;随后在进入七十年代之后,因为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危机导致棒国出口下降,棒国政府居然孤注一掷的进行极端的企业救济政策,即集中全国的资源发展壮大几个重工业企业,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基础,造就了后来的蔚山,釜山等重工业基地,也为现代,星星星等财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十几年中,棒国突然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广场协议一下子打断了霓虹的脊梁,使得棒国的经济结构导致其国内的企业迅速的接棒霓虹在全球的地位,并且在今后的数十年内和霓虹产生竞激烈的竞争。

就拿棒国的钢铁和汽车行业来说,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随着霓虹的汽车和钢铁企业被全球打压的情况下,钻了霓虹人的空子,而棒国的造船行业能够成为全球最大,始终是因为某个城市地位的不断下降造成的,同时也因为棒国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几个大企业大财阀手中,李家王朝可不是白叫的。

在另一个时空,李家的一点点动静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制度上面的不健全加上一个太上皇一样存在的驻军和米国,让整个棒国既自卑又骄傲,这也催生了这个民族的一些阴暗角落里面的东西,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盟友的,比较还有曹县的支持,到时候两个国家只要联合起来,霓虹再一表态,谁也无法拿他们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