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缓兵之计(2 / 2)
赵铭要求华维安排公司的高管去欧洲和那些运营商们谈,根据运营商实际上在欧洲的份额提供未来的产能,既然现有的产量已经分配出去了八百万台,剩下的三百万台也不要做零售了,零售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通过运营商销售出去的掺,有相当一部分会成为流通到零售渠道市场上的产品,到时候和正版的零售机型混杂在一起,有的麻烦的,还不如今年的库存完全就当做是运营商的定制型号;另外价格不要提升的太明显,有个10%的赚头就行了,相信那些欧洲的运营商不会无底线的加价,给大家都提供一些好处就行了,相信这些运营商会知趣的,不会那么狮子大张口;至于跟和记黄埔之间存在的合同,遵照执行就是,超出合同之外的部分,华维完全可以做主。给其他运营商的产品要避免跟和记黄埔产生冲突,不就是改改外观的事情么,在上面加上运营商的名称,修改下系统的型号,这1100万台之外的新生产的产品,造型改的方正一些,手机外壳的材质换一下。至于系统,单独定制个系统给不同的运营商好了,也就是个皮肤的功夫而已,不费事……
华音和华维的高层皆曰:善。
至于一些合同上面的陷阱,赵铭提醒法务部的人,让他们尤其注意合同条款中关于日期,产品型号,技术指标之外的东西,因为有时候,这些比较引起注意的地方往往那些个高鼻子白人不会动手脚,他们会抠字眼,会在一些措辞上面使阴招,比方说把“可以”改成是“应该,必须”,把“以内”改成“但不包括”,意思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放到整个语境中,完全就变了,这样的一些词语,最容易引起合同的纠纷。
而且赵铭还建议对方合同正式文本一定要和草案做对比,看看哪些地方做了变更,中英文对照一定要合乎规范,不然到时候吃亏的肯定是华维。
华维的人在和华音高层商讨之后,并没有迅速的安排人赶去欧洲,而是让相关人员在国内抓紧时间研究和国外企业签订合同需要注意的事项,相关人员更是恶补英语,法语,德语等外语的法律名词,同时国内工厂的开工和进度也一点都没有减少和放缓,反而有了明显的增加。
当然这个主意也是赵铭的,毕竟现在的形势完全就是卖方市场,代理商“霓虹人”孙笑川不着急,华维和华音也不着急,着急的应该是那些急着拿到货,试图用产品来争取用户和市场的运营商,大公司。
别人着急的时候,你一定不能着急,不管双方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这是赵铭从业多年以来得到的一个经验。
华音这样的ODM企业,华维和力群这样的OEM代工企业不急,别人更加着急了。
不仅仅是欧洲那边的运营商着急,就是国内以石城的熊猫电子为首的有能力生产手机的企业坐不住了,在得到华音自己产品的产能都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还为华维的产能腾出空间的消息之后,不顾内部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就直接把常务副总郭安给安排到了华州过来和赵铭接洽,希望能够接下华音的部分产能。
赵铭表面上说自己不管华音的经营,但还是给华音的提议:熊猫电子要接订单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去重庆或者成都建厂生产,否则免谈。
(.)重生记忆之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