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大明还有救吗(1 / 2)
陈新甲离京之前,崇祯特意将他留对。
崇祯也不是真傻,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和金州军翻脸对朝廷来说太危险了。所以即使要给金州军下绊子,也要做得漂漂亮亮的,不能给金州军任何口实,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而陈新甲作为宣旨官,怎样将任务圆满的完成就需要一些智慧了。
“陈爱卿,国事艰难,此行还请多多费心,务必使金州军不要对朝廷产生什么隔阂。”崇祯话里话外的暗示道。
“请皇上放心,臣明白。一家独大于朝廷不利,两虎相争朝廷才能坐收渔翁之利。一旦议和成功,洪承畴的大军也能腾出手了前往中原镇压叛乱,这才是真正事关朝廷生死的大事。”陈新甲神情严肃的回答道。
“爱卿能够明白就好,皇太极与我大明有血海深仇,不是万不得已,朕原本是不想接受他的臣服的。说起来朕担心一个臣子实力太强实在有些丢脸,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朕不得不如此。你可以告诉鲁若麟,要是金州军听从朝廷调遣,永不反叛,朕可以封他为国公,世镇辽东。”
为了安抚鲁若麟,崇祯也是出了大血了。要知道世袭罔替的国公已经是大明臣子能够受封的最高爵位了,整个大明几百年也没几个。至于王爵,那是只有皇室才能享受的待遇,或者立有大功的国公死后才能获得。
“臣一定尽力而为。”陈新甲可不敢打这个包票。
以鲁若麟的实力,称宗道祖都没有问题了,何况华夏大地上已经先后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称王,朝廷的威信已经被严重削弱,这个时候鲁若麟还会不会在意一个空头的国公都是个问题。
“一旦皇太极臣服,朕欲让鲁若麟也带兵前往中原剿匪,爱卿意下如何?”崇祯满怀期待的看着陈新甲。
“皇上,万万不可!这是引狼入室,万一金州军占据了中原,危害并不比匪军小。中原之地勾连四方,只能由朝廷的军队收复,臣建议将洪承畴的关宁军调往中原剿匪,收复河南之地。至于湖广的张匪,左良玉拥兵自重,实在不堪大用,倒是可以让金州军去试一下。这样即使出现什么意外,也不会危及朝廷的安危。”
陈新甲的答复完全是为了朝廷着想,听得崇祯连连点头。
“爱卿所虑甚是。”这个时候崇祯对陈新甲才彻底放心下来,刚才他不过是试探罢了。
“而且金州军水师实力强悍,更容易在江南发挥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左良玉在江南渐有尾大不掉之势,让金州军去江南也好相互制约。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金州军愿不愿意去湖广剿匪,还有就是要是剿匪成功赖着不走怎么办?”陈新甲说是兵部尚书,但是手里能够调动的可用军队寥寥无几,也是悲催得不要不要的。
“爱卿有什么办法?”崇祯也知道鲁若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没有利益的事情哪怕是朝廷的命令也不会听的。
“臣觉得与其事后说不清楚,还不如事先把条件讲好。”
“什么条件?”
“金州军热衷于做生意,不如朝廷承诺剿灭张匪之后,划拨一个城池作为金州军的贸易驻地,允许他们贸易。这样朝廷的损失不会太大,鲁若麟想必也会动心的。”
“封他一座城池?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万一金州军以此为据点四处扩张怎么办?”
“并不是将城池封个他,而是将此地许给他做生意罢了,所有权还是朝廷的。而且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城池,这样危险就要小得多。还有就是金州军与江南的那帮人走的太近了,如果金州军在江南有了据点,他们的矛盾肯定会加深,有利于朝廷分化瓦解。”
“这个事情太大了,容朕好好想一想。”
崇祯还是不敢开这个口子,请神容易送神难,崇祯对于金州军进入内地还是非常忌惮的。
“皇上,金州军好歹还听朝廷的招呼,这些城池与其被叛军占领,还不如择其中一个交给金州军。而且有金州军在长江上,叛军想要威胁江南就要过金州军这一关才行,对于保证江南安全也有一定的益处。”
“有左良玉在,贼军一样下不了江南。”崇祯还是不愿意松口。
陈新甲也是为之气结,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思担心金州军占据湖广,尽快剿灭叛军才是正理,否则李自成再壮大下去就要称帝了。
但是谁让崇祯是皇帝,整个天下也是他的,他想这么折腾也没办法。
“皇上,臣还有一个想法,还请皇上决断。”
“爱卿说吧,朕听着。”
“皇太极之所以愿意臣服,无非是形势所逼,不得不有求于我大明。虽然朝廷因为各种原因同意了他们的臣服,但是就这样便宜了他们实在是不划算了。臣的意思是,如果鲁若麟同意了朝廷的调停,停止北伐,那么皇太极也要有所表示才是。”
崇祯早就不是以前只要面子不要实际的皇帝了,对于陈新甲的想法非常感兴趣,连忙问道:“爱卿有什么想法?”
“一旦事成,皇太极要进献朝廷战马两万匹,并且调派一万骑兵随关宁军入关剿匪。”陈新甲亮出了屠刀,准备狠狠的割皇太极一笔。
“皇太极会乖乖听命吗?”崇祯有些不自信的说道。
“现在是他有求于我们,敢不答应吗?而且皇太极丢失了大片土地,粮草又极度紧张,根本养不活那么多的战马,还不如进献给朝廷换一些粮食救急。”陈新甲信心满满,不怕皇太极不答应。
明军一直缺乏战马,要是能够从满清那里获得战马当然是好事,哪怕为此付出一些粮食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对付农民军,最好的武器就是骑兵。在平原上,大规模的骑兵对步兵有强大的杀伤力,效果极好。
既然陈新甲这么有信心,崇祯自然乐见其成。
“让鞑子出兵帮忙剿匪,会不会引起非议?”崇祯不再纠结战马的事情,对于让满清出兵帮忙的事情既期待又有些担忧。
“此一时彼一时,等到皇太极臣服,那他就是听从朝廷命令而出兵。这种号令四夷的事情,国人只会自豪,而不会有任何的非议。”
听了陈新甲的解释,崇祯的担忧终于没有,剩下的只有号令昔日死敌的满足感和兴奋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