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 只差那一步(1 / 2)

加入书签

一道题型李老师能分成几种方法来教,触类旁通。

杜老师偶尔也会过来,有时听得起劲,也会跟着一起讨论,倒把陆怀安家当成了第二个教室一般。

俩人有时候互相不服气,还会拆题来做,讲解的方法也不一样。

在这样高强度的培训里,陆怀安的进步是非常大的。

开始他连一张试卷都做不完,慢慢的勉强能画一画辅助线,后面开始连应用题都能试一试了。

沈如芸这几天特别忙,竞赛的成绩还没下来,她们这批同学就被安排去参加了高考。

这是1981年的七月七日,他们高考的第一天。

接下来他们要考整整三天。

由于这个培训班的学生没学过高中的知识,初中的知识也只学了个囫囵,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上培训班了,所以他们重点就放在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上。

“就是去走个过场,见见世面。”

成绩如何并不影响结果,所以大家都是轻装上阵。

沈如芸之前有过一台录音机,也是陆怀安送的,倒是听过些英语方面的磁带。

这一次又有了一台新的录音机,那台旧的周乐诚想要,就给他了。

俩人对英语都有些陌生,默认零分了。

反正都没学过,好歹历史地理这些勉强能看得懂题,不像化学一样一脸懵,所以都报的文科。

考完沈如芸也没对答案,神情还挺轻松的。

她到家的时候,李佩霖正在批改试卷,看到她笑了:“怎么样?”

“还行。”沈如芸擦了把汗,给自己倒了杯茶:“数学比较简单吧,语文也不难,就是英语很多看不懂,我都是靠猜的。”

一问周乐诚,基本上都差不多。

李佩霖倒是不意外,点了点头:“你们数学基本不用操心。”

他教的,他心里当然有底。

尤其是沈如芸,她年纪太大了,进扫盲班的时候就十几岁,比班上不少人都大。

学东西也快,别的小孩子学了几天还在1+2,她自己已经能琢磨琢磨着做些简单的减法了。

这么一注意,才发现她其实还是挺聪明的,索性把她拎出来单独加快进度。

教了这么多年,教学内容早超纲了不知道多少,所以当初知道她突然结婚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些生气的。

山里的孩子,读书是唯一往上爬的路,她眼看着再读一年就能考上初中,只要拿到初中毕业证,至少就能留在学校当个老师,不用嫁在那大山里,苦哈哈的又是父母的轮回。

幸好,她嫁的这人不错。

“李老师,作文题我在你的书上看到过。”

李佩霖回过神,哦了一声:“哪本?”

几个人讨论得正高兴,陆怀安回来了。

看到他回来,沈如芸很开心地迎了上来:“我回来啦!”

伸手揽住她往里走,陆怀安随口问了几句考试的事。

沈如芸一一回答,又问他刚才干什么去了。

“哦,没什么,纺织厂那边新机子已经开始运转了,让我过去吃了个饭。”陆怀安轻描淡写。

事实上,纺织厂突然购入一台新机器,第一个察觉的是淮扬。

邓部长甚至第一时间就找了厂长,要求签订合同,这台新机子生产的布料只提供给淮扬。

都不是傻子。

纺织厂的机子有些旧了,做出来的布料一些微小的瑕疵总是难以避免。

现在新机器一开,原料筛选得更细致,做出来的布料质量都会提升一大截。

厂长这次叫他过去,就是借着诺亚的名头,委婉地拒绝淮扬一家独大的想法,不过还是给他们双方都签订了合同。

布料是照常派送,新旧掺半。

“这厂长有点脑子的,今天邓部长爽快地签了合同,我估摸着秋天一到,他就该翻脸了。”

沈如芸有些奇怪:“为什么?”

想起来都有些好笑,陆怀安挑眉:“因为合同上特地注明了什么面料的布料。”

里头其他布料都写上了,唯独没有写毛昵。

陆怀安没有签合同,说对布料没什么太多要求。

邓部长还以为他是怕了,故作姿态,高兴得多喝了两杯。

对于他们这些生意场上的事,沈如芸向来感兴趣,之前的事情都听过,这一下更是一点就通:“到时厂长估计会怪他的。”

“管他呢。”

死道友不死贫道。

纺织厂挖的坑,他自己要去踩,怪谁呢?

他们聊着天,顺便把饭做了。

吃完饭,李佩霖想起个事:“白天你走的急,我忘记给你说了。”

陆怀安有些奇怪:“什么?”

“你的作文,就是第一次给你做的试卷的文章。”李佩霖笑了笑,有些期待:“我打算帮你投稿,最近学校都在推荐,也出了很多新报纸,名气大的你不一定能登上,但新报纸缺少稿件的话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你觉得可以吗?”

投稿?

陆怀安倒是看过不少报纸,不过从没想过自己写篇作文还能登报:“哈哈,这不可能吧,肯定没人收的。”

见李佩霖坚持,他无所谓地点点头:“随你,我是感觉没人要的。”

写的那纯粹是记述了这个事,讨论了一下。

说是记叙文吧,不像,说是议论文吧,又不够严谨。

要陆怀安自己说,这就一四不像,也就李佩霖当个宝了。

这事他都没往心里去,天天忙的跟陀螺一样。

幸好生意这边的事有钱叔和龚皓帮衬,不然他哪忙得过来。

高考过后是中考,周乐诚参加完中考就打算回村里了。

钱叔还特地过来送他,抱着果果过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