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2.宁欺白须翁莫欺少年穷(2 / 2)

加入书签

谷赗

正因如此,摩洛哥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多元化,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和碰撞。

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摩洛哥顺理成章成为颇受电影人青睐的外景地,《谍影重重3》《谍中谍5》《木乃伊》《星球大战7》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在此拍摄。

甚至早在二战时期,好莱坞就曾制作《卡萨布兰卡》同名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大获成功,成为二战期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还荣获了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大奖。

林超闲也是慕名而来,经过一番实地勘察之后,立刻拍板将卡萨布兰卡确定为《红海行动》的主取景地,本片大部分的镜头都在这里完成拍摄。

这里有他想要的陡峻高山、荒芜沙漠,既有法式风情的繁华城市街头,也有黑非洲土著风格的落寞古城老巷,还有精美壮观的大清真寺,多种异域风情兼容并蓄,颇具视觉冲击力,林超闲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同时这也是袁华第一次来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作为曾经的法国殖民地,街区多是白色的中、低型建筑,建筑风格混合了法式风情,随处可见的摩洛哥人身材高挑、面容姣好,阿拉伯式着装,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白人,几乎看不到什么黑人。

很多人可能存在一定误解,以为非洲国家就是遍地黑叔叔,但其实只有过了撒哈拉沙漠以南才是这样,北非国家黑人其实是少数,不单摩洛哥是这种情况,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皆是如此。

虽然卡萨布兰卡是旅游名城,不过袁华等人这一趟可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基本上飞机一落地就收起嘻嘻哈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这次拍摄时间紧,难度大,十分具有挑战性,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林超闲来说,也是丝毫不敢懈怠,毕竟这可是耗资5亿的大制作,而且也是上层挂了号的重点关注电影项目,不仅是经济账,同时也是政治账。

如果说是别的项目,电影号称投资五亿多少有些虚构的成分,但这部电影应该是没怎么掺水的,成片有目共睹,基本上每一帧镜头都是令人血脉偾张的大场面。

与《湄公河行动》相比,《红海行动》在武器装备、战斗场面上有了更多的提升,巷战、狙击手对决、坦克大战、无人机攻击等情节令人目不暇接。

M60A1主战坦克、悍马越野车、大力神运输机、美洲豹直升机、翼装伞降、单兵防空导弹、054A型护卫舰、大型船坞登陆舰、1130近防炮、039型潜艇、R93狙击步枪、各种轻重机枪轮番登场,只花了5亿RMB,也就不到八千万美元,就能拍出这种好莱坞大片级别的视觉效果,林超闲的确有两把刷子。

不少人可能听说过《红海行动》整部戏耗资5亿,却不知道它动用了6艘军舰出海,许昌号护卫舰、昆仑山号登陆舰、还有真正参与了也门撤侨、造价14亿的LY号,这可不是说谁想请就能请得动的。

如果不是林超闲和于东上一部《湄公河行动》票房口碑双丰收,向上头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那这一回也不会得到这么大的支持力度。

袁华犹记得前世《红海行动》前期宣传时,有一条宣传语令人过目难忘:

“刚入列的新舰LY舰造价14亿,27天陪着剧组拍摄”。

14亿的新舰陪着拍近一个月,一般的剧组哪有这待遇?换个导演或者是换个公司试试,你连想都不要想。

而且《红海行动》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还是特意安排在军舰上召开的,什么叫排面啊!

所以说拍这个电影,是真的能够让自己的名字在高层领导心里挂上号的,尤其票房口碑双收的情况下,那就机会更大了。

别看对袁华来说出演一个群像戏,而且还是存在感不是特别强的双男主,貌似明面上的收益似乎并不大,但其实还有很多隐形的收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