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2 / 2)
嬴政看了眼赵昆:“之前你说要打开商路,这些东西到了两国,两国贵族肯定会喜欢,到时候互通有无,等同于打开了市场,能增加双方的商贸往来。”
“这样做,确实不错。”
赵昆点头表示认可,又接着问:“父皇还记得我说的避免金银这类东西吗?”
“记得。”
嬴政颔首道:“除了金银之类的东西,赏赐清单里还有诗书典籍,秦律等等。”
“刚才我还说别人说话都不利索,父皇又赏赐他们书,这不是为难他们吗,就那秦律,我看了都头疼,父皇还让他们看书,就不怕他们被逼疯吗?”赵昆忍不住好笑的道。
“胡说八道。”
嬴政瞪了眼赵昆:“乌桓和鲜卑也有人喜欢中原文化,否则他们也不会学习秦语,周礼!”
“他们学习,是为了让你觉得他们重视秦国,并不是真想学。”
“不管他们是真想,还是假想,这些诗书,都有特别的意义。”
“什么意义?”
赵昆表情诡异:“父皇该不是想教化他们吧?”
“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教化异族怎么了?”嬴政表情淡淡的反问。
赵昆闻言,有些无奈了。
看来,就算鲜卑和乌桓出使秦国,始皇帝对他们,依旧存有偏见,总觉得他们是没开化的蛮夷,需要诗书典籍教化他们。
眼见赵昆不说话,嬴政又沉沉的道:“这些异族人,看似温顺,却难保没有异心,乌桓与匈奴相邻,两者习俗差别不大,同样善于骑射,若给成长空间,很快会是第二个匈奴。”
此话一出,赵昆着实有些震惊,不由呆呆的看着嬴政。
却听嬴政又肃然道:“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风俗,眼下尊崇我大秦,也只是缓兵之计,等匈奴覆灭草原,而我们又无暇顾及草原的时候,他们迟早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父皇的意思是,通过诗书典籍,让他们变得温顺?”赵昆若有所思的道。
嬴政点头,表示认可。
赵昆恍然明白,原来自己父皇早就从长远考虑了。
中原王朝,根本不在乎那些边缘部落,也没兴趣拯救他们,所谓诗书典籍,圣人教化,无非是他们变得更听话,更容易控制。
这让赵昆他想起了文成公主与颂赞干布,好像从那时候起,吐蕃就开始走向稳定,受大唐控制。
无论是以后的吐蕃,还是现在的鲜卑和乌桓,一旦失去自己的文化,就再也不能骁勇善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人打败。
甚至,那些学了中原文化的异国贵族,开始走向争权夺利的道路。
如此一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顺理成章了。
始皇帝作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对权术,兵法,以及国策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
所以区区乌桓和鲜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而他现在,正用文化入侵这个办法,对付乌桓和鲜卑。
别小看现在的乌桓和鲜卑,赵昆记得,在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就是取代了匈奴的鲜卑。
所以,对鲜卑和乌桓,必须要有防备之心。
很明显,在这一点上,嬴政比赵昆更高瞻远瞩,而且全面。
他不仅防备乌桓和鲜卑,还对他们施展各种策略,抑制他们的发展。
从册封的时候开始,嬴政的计划就已经展开了。
可这个计划要很多年才能看到效果,毕竟风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旦他们改变,那就意味着中原王朝,彻底控制了他们。
想到这里,赵昆对始皇帝的佩服,更上了一层楼。
他虽然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但论到治国,以及大策略计划,远远不及始皇帝的千分之一。
就比如赏赐之事,看起来丰厚,且彰显皇帝恩德,实际上却棉里藏刀。
而且,丝绸和瓷器,又可以促进双方贸易往来。
至于诗书典籍,更微妙了。
你不是尊崇我大秦国吗?
那我大秦国的主流文化,你不来学学?
不融入我大秦国圈子,谁带你玩?
仔细想想,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从来都不是一团和气,满满的都是算计。
在匈奴的对战中,赵昆一直以为自己左右了局势。
就算对匈奴各部,鲜卑和乌桓朝贡,他都认为是自己的引导,并深思熟虑的结果。
到现在他才明白,他确实起到了作用,但不是真正但决策者。
以乌桓和鲜卑来说,当得知他们要朝贡秦国,始皇帝肯定与大臣商议过,否则绝不会让他们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的去云顶宫朝见。
虽然符合大秦接见异国使臣对礼仪,但个中意思,却不难让鲜卑和乌桓对中原人热情好客,印象深刻,并对中原文化,也兴趣盎然。
始皇帝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更了解中原文化,从而变得更好控制。
可是.....
从什么时候开始,始皇帝就有了通过文化来控制异族的计划呢?
想到这里,赵昆有些好奇的问嬴政:“父皇,你的计划该怎么展开?”
“什么计划?”嬴政一愣。
“就是通过文化控制鲜卑和乌桓啊!”
“谈不上控制!”
嬴政笑着摆手:“就是让他们多了解中原文化。”
“那.....最终的目的呢?”赵昆追问。
嬴政想了想,道:“应该是归化。”
“归化?”
赵昆眼睛一亮,顿时来了兴趣。
却听嬴政接着道:“如果乌桓和鲜卑能改变习性,并学习中原文化,习俗,使用小篆文字,说秦语,那么以后接纳他们为秦国子民,也就不存在什么控制不控制了!”
赵昆对嬴政竖起了大拇指,赞道:“父皇高明!”
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很明显,嬴政又想到了他的前面。
按照赵昆的想法,通过文化入侵,可以让鲜卑和乌桓变得更加温顺,也就不容易惹麻烦。
如此一来,大秦北方便会趋于稳定。
可嬴政的计划,却是让乌桓人和鲜卑人,最终变成秦人。
如果真能达到这种目的,那乌桓和鲜卑这两个民族,将不复存在。
以后的乌桓和鲜卑,就算血缘上与中原人不同,但他们都以中原人自居,乌桓和鲜卑的领土,自然成了秦国的领土。
在赵昆看来,这足以称得上功在千秋的大事。
毕竟,乌桓和鲜卑所处的位置在后世的大兴安岭一带,哪里有肥沃的黑土地。
以后在那里发展农耕,绝对能提高粮食产量。
想到这里,赵昆乐呵呵的笑了笑:“如何如此计划,当真了得,若是能让他们有归属感,以后征战,或许不用我们秦人也可以!”
“何为归属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