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章 捧丹心(1 / 2)

加入书签

谢玄英回家一趟, 心事俱解,次晨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程丹若开始忙自己的。她先找到姜元文,说明了汉学的事,希望由他出面再请几位老师。

才子永远不缺朋友, 姜元文爽快应下。

又安排金仕达筹备学校建造, 赤韶则放假回赤江。既是允许她探亲, 也是工作安排。

“就像春天在安顺做的,你去永宁把驿道都走一遍, 地图画下来给我, 每天吃什么, 用掉多少粮食, 多少鞋,都计下数。”程丹若叮嘱,“别忘了再问问你外公他们,粮食都够不够吃。”

赤韶逐一记下。

她今年十五岁了, 按照汉人的习惯已经算大姑娘,苗人虽然没有及笄一说, 可少女成长得原就比男孩更快,她又读了书,如今已经懂事许多。

“爱娘能和我一起去吗?”她问。

程丹若笑道:“这事我可做不了主, 你去问问金先生吧。”

赤韶又去求金仕达。

但金仕达婉拒了。汉苗矛盾重重, 赤韶的土司之位也并不稳当, 他可不放心两个小姑娘单独去赤江寨, 只说:“爱娘要跟着我建学,我也想让她多历练一二。”

赤韶十分失望,可也没有勉强。

金爱说:“建汉学是大事,我得帮我爹一把, 以后再跟你去赤江做客。”

赤韶望着帐子上悬挂的木樨花篮,很懂事地叹了口气:“也是,以后吧,等我变成了真的土司,你再来。”

金爱伸出手指:“拉钩。”

赤韶勾住她的手指,两人孩子气地做了约定。

彼时的她们并未意识到,其实从她们萌生的友情开始,所谓的汉苗矛盾,已经融化了最坚固的一角。

-

建一个学校,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首先要有场地,这个好办,租一个三进的院子就好,教材也好办,四书五经都是雕版印刷,无须排版,直接印百来本,成本也不算高。

金仕达带着女儿忙前忙后,找木匠修理院落,粉刷墙壁,置办家具,回头把账单往程丹若跟前一递。

三百多两银子没了。

但程丹若一点没肉痛,汉学不是义学,是收束脩的。也不贵,大家看着给,一百两起步。

大土司没有穷的,豪奢程度不逊汉人大官。

他们给得起,程丹若也相信,在大夏刚平定叛乱的今年,他们也愿意给。

“水东、水西、夕照、宁洞、宁山……”

她报了一连串的寨名,嘱咐道,“按照土县高低分配院子,和咱们关系好的就挨近些,多照拂一二。”

金仕达应下:“是。”

“老师年前到,希望学生也年前都到齐。”

十二月要写年终报告了,要是能把这件事提一提,也是个业绩。

业绩不嫌多。

金仕达欲言又止。

程丹若问:“先生有话不妨直说。”

金仕达便道:“敢问夫人,左先生戴罪之身,却兼师长之责,轻则怠慢,重恐惹人诟病,不知该如何拿捏分寸?”

程丹若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书院后头结一草庐就是,三餐饮食也粗淡些。若有人赠衣送食,不必阻拦。”

金仕达了然,拱拱手:“晚生这就去。”

幸好花园还没建,加个草庐绰绰有余。

-

九月份很快到了,学校有条不紊地建设中,程丹若便抽出时间,盘了一盘生民药行第三季度的账目。

她不太懂经商,拿了账本其实也没怎么看懂。好在靖海侯给过谢玄英懂计算钱粮的清客,这回被她留下,充作帐房。

一连五天,五个帐房就在前院的屋里打算盘,噼里啪啦的声音震天响。

回头算出来,亏损二百两。

程丹若:“……”

明明手握金手指,嫁入豪门,天子面前挂了号,但怎么穿越的光环就是不亮,做生意还亏钱呢?

药材生意可太难做了。

但无论心里怎么哀叹,还是要封两个红包,将借来的两个帐房送走,再把自家的三个人叫到书房,问道:“简单和我说说情况。”

这时候,还是侯府出来的清客胆气足,上前回话:“夫人,主要是雇工的月银太多了。”

他仔细解释,“照您的说法,懂行的管事一年二十到五十两银,比行价要厚上三分,当然,贵州偏荒,价高些也是应该的。但今年收的药材好坏不一,师傅们就算有十二分的本事,也只能挣六分银子,一出一进,自然亏损了。”

程丹若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此外,卖得上价格的药材都不是一年生,良种买来的银钱,今年回不了,得三五年才能见成效,但药农的雇钱照付,账目上自然支出多,进项少。”

她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了,忖度道:“依你们三位看,这账还算干净吧?”

其他两位帐房说:“收药材的价钱略高,卖得则略低。”

“这是没办法的事,不高价收,百姓怎么看好种药材的前景?不低价卖,他们又怎么用得起药?”程丹若想想,二百两在可忍受范围内,“先这样吧。”

主家不怕亏损,帐房自然不再多少,恭敬告退。

程丹若在书房里喝了杯热茶,决定拆个礼物换换心情。

今天九月七,离重阳还有两天,应该可以拆了。

她打开封好的木盒,没见礼物,先看着了一封信。

展开一看,是谢玄英的字:且待重阳。

程丹若:我偏要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