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逐渐繁荣的高陵(2 / 2)
当然这些居民本身则是会建立栅栏,防备一些野狼什么的来到了村子里。
如果只这样,那这就只是一个依托学校发展起来的小县城算不得什么。
但随着孔雀在李泰划出的地点上建设起一个超大型购物广场,就开始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还是那句话,因为是依托长安,这里与长安相距只有二三十里,正常人一天能够走得到。
所以很多能在长安的东西市里面的东西,孔雀都让他们送到这里来。
最重要的是,高陵这里的超大型购物广场是二十小时营业,子时才会关门,所以到了夜里也都很有人烟,甚至会形成小规模的市集。
当然不能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主要问题,还是因为照明。
蜡烛这种东西虽有了,但用得是油脂,烧起来有黑烟与臭味,还需要想办法进行改进。
就算这种蜡烛,那都是贡品,所以较为便宜的照明手段还是火把,以及燃烧起来的火堆。
所以,李泰虽然想高陵这座城市二十四小时都能接受长安来的客人,但就现实来说,还是成本问题,至少等到墨科能腾出手来去研究蜡烛才行。
即使如此,靠着这个越来越是丰富的大型购物广场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流量,当地百姓也开始本能的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偶尔赚取赚取一点收入。
当然最重要得,围绕这大型购物广场的地皮,随着冬去春来开始疯狂的增长价格。
这里的地价自然比不上长安,但如果把长安算作是二环的话,那现在李泰的高陵也算是三环区域了,尤其这里配套设施相当完善,商机充沛。
原本盯着长安的商人,也很快嗅到味道向这边过来,但他们买不了土地,只能租房子。
至于这些地皮肯定是在李泰的手中,毕竟自己以后的农业学府要钱的地方还多着,以后说不定就只能勉强靠着这些租金度日,比自己在这里的日子也过得很是艰苦的啊!
“不过只蹭了长安人流量的三环,房价想要超过长安城内,想来要等到图书馆对士子进行开放才行,那时候高陵也算是有自己特色的吸引力了。
不过真要到那时候,那阿耶应该会来过问吧。
我直接把这些地铺塞给他,不知道能不能直接让自己作为高陵的县长……”
李泰摸摸下巴,若有所思,“算了,先等等吧!等到阿耶问起来再说。”
“大……四郎!”白鹤在一边看着李泰摸着下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却是开口道,
“要不要一起去孔雀的商场看一看,听孔雀说那里什么都有哩!”
“不坐车的话,从学府到那一座商场有些远,至少有十里的路要走!”卢安寿皱起眉头。
卢安寿作为越王府的司马,他倒是相当不希望李泰去那般远的地方。
听到卢安寿的话语,就算白鹤也有几分感叹说道,
“越王,您为什么不让孔雀把这商场修得近一点,这样的话,我们来回也方便啊!”
“商场距离学校太近,心容易野了!”李泰耸耸肩。
真实理由是李泰希望高陵这一块区域能够在自己的带动下发展起来。
所以一开始就怀着规划高陵区的心思,让商场建设得得离学校远一点,从而辐射到的区域尽量别跟学校重叠,最大效率的带动商场的影响力。
“我们去租一辆马车吧!”卢安寿提议道,“虽然跑起来不如牛车稳,却也快得多了。”
一般上来说,牛车比马车要稳当的多,如果还没有到学会骑马的年纪,那基本上牛车就是达官显贵们出门的首选,而到了骑马的年龄,基本上只要不是退瘸的都选择骑马!
不过耕牛实在是太贵重了,普通平民可没有骑牛的能力。
一般上如果是骑牛出去晃荡的,基本上都四品以上的高官家属。
所以对普通百姓们来说,发展马车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首选。
在这点上朝廷也是鼓励的,所以一般马车行业会受到朝廷补贴或享受减轻徭役的待遇。
“好!”李泰点头对卢安寿道,“便由你来安排。”
很快,卢安寿便是就近找了一家马车行给了押金,租用了马车。
李泰看着这一家马车行,明白在这学府附近能够出现马车,这就说明了商人已经闻到了学府与商场间的商机。
另外也说明自己的学府的老师,应该也常常有去孔雀开设的大商场。
李泰看着正在平稳架着车的车夫,开口道,
“这位郎君,这段路你驾车驾得这般稳,走了很多次了?学府里有很多人出入吗?”
“还行,每天差不多来回五六次吧!”这年轻车夫道,
“东家说,那些世家都主动来这里送书,将来肯定也会送他们的孩子过来读书。
现在农学院管得严,不让学生们出入,但等到那些世家公子哥过来,肯定能自由出入。
到时候再想买这地皮做马车行怕就没机会了,所以便砸了大价钱在这里!”
“哦!”李泰听到这年轻车夫的话若有所思,对车夫说道,“你这东家可真的胆大,也不怕所有的钱,全部砸在手里?”
“谁让他是东家呢!”车夫倒是有几分佩服道,
“不过说来也是运气,这些天都是晴天,一天跑个五六趟,我们也是能够剩下不少功夫,这活倒也算不得辛苦。”
“怎么,难道雨天你们就不跑了?”李泰听到车夫的话追问了一句。
“那到不是,只不过雨天地上泥泞,跑完后回来要洗车,这就相当的麻烦了!”这车夫相当无奈道。
而李泰听到这话理解的点点头,毕竟只要是工作谁都喜欢那种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
如果是雨天的话,那等于是这车夫多了一道下班的程序,这换了谁都不会喜欢的。
“不过这道路,的确是要想象办法修筑,这样也能拉近长安到高陵的距离!”
李泰看着这土地默默在心中记了一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