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0章 风起美洲(六)(2 / 2)

加入书签

他感慨道“我国的财政枯竭,魏国的财政同样不好受。

谁又能想到,工业时代的战争这么费钱。

冷兵器时代,两千万两银币的军费,已经足够大明朝廷打上五六年,这还是有官员贪污的情况下。

我国的两千万两银币,却只打了五个月,就已经全部耗干。”

首相柳远山正在这时进来,他无奈的说道“内阁在开战之前,都没有想到,新时代战争的消耗会这样大。

臣与帝国的商业银行接触过。

曹国债券经常违约,信誉太差。

帝国的商业银行团,除非抵押主权,用关税和矿产作保。

普通的抵押物,他们不愿意借款。

国内的纸币也出现贬值情况。

一两银币的纸币,在战前可以满一百斤粮食。

现在买一百斤粮食,却需要二两五银币。

最关键的一点,很多百姓已经不相信朝廷发行纸币的价值。

纸币价值一旦崩盘,这会导致极为恶劣的连锁反应,国内的整个工业生产都会大崩盘。”

曹王李大壮无奈道“这场仗打完,我国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却花费了大量的军费。

未来的五六年,我国也没有能力对外发起战争。

这场战争也证明,新汉人的战斗力。

军队新的作战方式也通过这场战争确定。

火力覆盖极为有效,能用弹药解决敌人,那就不用拼刺刀。

一发炮弹的价格,怎么算也比士兵便宜。

这些是不多的收获。

曹国要养精蓄锐,提升国内的工业水平和产业链。

这是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本王希望未来不要出现。”

柳远山首相与孔二牛大都督都知道,这场战争已经结束。

他们要吸取这场战争的教训。

……

魏王苏虎放下电话,他听到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身心疲惫的他,立刻放松下来。

这场战争暴露魏军很多的问题。

如果不是内线作战,弹药和人员可以通过火车,及时支援信德城。

赵国又通过数艘万吨货轮,及时供应大量的武器弹药。

这种情况缺少任何一点,魏军的阵地都可能被曹军突破。

曹军一旦攻到大梁城下,魏国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镜框?

魏王苏虎立刻叫来首相曲小龙与大都督宋康波。

他在战争之时,一直鼓励大都督府。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魏王苏虎直接训斥道“魏军这次表现得很不好。

伤亡一旦大一些,军中却出现了怯战的情绪。

这些怯战的士兵,经过统计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权贵官员子弟。

权贵和官员与国同休,他们的子女却不想报答国家。

军队在考察人员时,这是出现了大问题。

唯一让本王欣慰的事情,新汉人表现的极为出色。

朝廷要促成汉人移民与新汉人之间的通婚。

让新汉人对国家有更多的归属感。”

首相曲小龙点头道“通婚的事情,内阁一直在安排。

臣认为应该借助这次大胜,推出一些典型英雄。

借助这些英雄,我们能加强原住民的同化速度。

如果我们能达到百分百的同化率,全国百姓都为这场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场战争,我们赢的绝不会这么艰难。”

魏王苏虎激动的一拍桌子,吩咐道“内阁安排好这件事,必须要加快构建国家认同。

魏国只要魏国人,那些害群之马,要把他们驱逐出去。”

首相曲小龙激动的说道“王上说的对,内阁会尽量安排。

力争在下次战争爆发之前,引导国内百姓认同国家。

下次再爆发战争,各方都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再是这种小打小闹。”

魏王苏虎谈到最后,他有些心痛的问道“这次战争,我们花费多少银币。”

首相曲小龙已经预料到这个问题,他早已经准备好腹稿。

首相曲小龙恭敬的说道“这场战争,武器弹药消耗、将士的军饷、赏赐和抚恤金,还有零零碎碎的花销。

朝廷一共支出三千四百万两银币。

这其中有一千五百万两银币,是从赵国借来的低息贷款。

大部分贷款都用于购买赵国的武器弹药。”

魏王苏虎听到这一笔庞大的资金,他心痛了一小会儿,却因为这钱发的值。

这些钱主要花销就是武器弹药与将士们打胜仗之后的赏赐。

魏王苏虎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他知道很多人当兵,就是想建功立业,升官发财。

赏罚分明的军队,才能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魏王苏虎笑着说道“总之这场战争我没人了,不要太心疼这笔钱。

信德城防线一旦失守,我们会付出比这还惨痛的代价。

我们要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实力。

本王可不想再经历一次,被其他国家军队打进国土的情况。”

大都督宋康波与首相曲小龙,他们看到魏王苏虎这个样子。

他们连连保证,这次的事情,魏国绝对不会再经历一次。

……

赵王苏熊看向小朝会的众位大臣。

他询问道:“曹国已经撤出魏国的领土。

对于这场战争,你们有什么想法?”

秦国公苏敬鸿最先走出来说道“父王,儿臣认为这场战争已经让曹国和魏国两败俱伤。

这个好机会,我们赵国应该继续扩张势力。”

首相程德佑却有不同的意见。

他立刻反驳道“秦国公,我们赵国不能逞一时之快,要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

曹国与魏国之间的战争花销,大家也有所了解。

我国又借给魏国一千五百万两银币。

魏国的战争刚刚结束,肯定无法还上款。

我国的财政已经很紧张,再向外扩张,很可能遇到和潮国一样的情况。

没有钱生产武器弹药,战争进行不下去。

我国周边仅剩的两个邻国,燕国和襄国,他们的国君都不是庸碌之徒。”

小朝会之中,因为各个大臣背后的利益不同,他们之间再次发生了争吵。

赵王苏熊听完官员的意见,他最后决定不再扩张。

赵国能把现在吞下来的领土消化好,那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