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9章 赏赐的学问(1 / 2)

加入书签

陆玄在南京南郊祭天后,意味着大汉朝真正彻底的终结,连最后的一点名都没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天下,从此是大明的天下。

天下,进入神武元年。

陆玄祭祀结束,回到朝廷就开始封赏百官。借着这个机会,陆玄重新拟定了大明的爵位,最底层的爵位仍然采用亭侯、乡侯和县侯三个基础爵位。

在县侯上,陆玄废掉列侯和万户侯之类的爵位,改设县公、郡公、国公、郡王和亲王。

陆玄的目的,是扩大爵位范围。

爵位扩大,才能增加陆玄赏赐的空间。这一次陆玄封赏百官,也不是一次性要赏赐国公和郡王,没有这样的事儿,最大的封赏也只是县公。

即便县公,也只有两个人,文官是张昭,武将是周瑜。

曹操的秦王,那是特殊对待。

张昭被封为彭城县公,周瑜成为柴桑县公。除了两人外,蒯良、庞统、贾诩、徐庶、蒯越、太史慈、许褚、张辽、甘宁等封为县侯,如关羽、赵云、张任、严颜、周泰、蒋钦、张绣等人是乡侯,还有次一级的诸葛瑾、诸葛亮、杨修、步骘等人是亭侯。

陆玄麾下的文武百官,都有赏赐。

只是,赏赐不多。

这样的封赏,是陆玄故意为之。

朝廷的爵位要值钱,就必须压制。如果选择大批发,谁都能当国公,谁都能当郡王,封赏的体系就崩了,意味着爵位是大白菜,没有人会在意。

陆玄的设定,是不能随便得到县公、郡公,或者是国公。

唯有如此,国公和郡王这些爵位,才会让人趋之若鹜。未来谁立下绝世功勋,或者陆玄要嘉奖官员,这些留下的空间,才能让人心满意足。

赏无可赏,会很尴尬。

为什么隋唐后,官职越来越复杂,除了自身实职外,还有爵位、散官,甚至有某某大学士之类的荣誉,就是保留赏赐荣誉的空间,让你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这和升级打怪通关一样,都希望自己得到大满贯,每一项都能走到极致。

后世的文官,一个个追求极致,都希望死后得到一个‘文正’的谥号,因为这是文官最大的褒奖,这就是人对名誉的渴求。

陆玄设立更多的爵位,甚至在未来,他也打算设立某某大学士之类的。

这是为了嘉奖人设定的。

恰是如此,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次性给够,未来就很难再给了。

陆玄正式登基称帝,封赏百官后,册立大乔为皇后,又册封糜环、曹宪和小乔为贵妃,其余众女是妃子。除此外,陆玄正式册立陆裕为太子。

东宫体系,暂时没有选定,毕竟陆裕还在游历。

陆玄一早的官职构架是六部管理政务,所以登基后,地方和朝廷的官职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改回大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正式成为虚衔,成为荣誉职务。

这一年的年尾,在欢喜和忙碌中匆匆过去,转眼进入新的一年,寒冬过去,初春到来,天气渐渐的转暖。二月开春后,在陆玄亲自下地示范后,大明朝都开始进入春耕播种的时节。

大明的一切,正在欣欣向荣。

就算北方,也早早为春耕做准备。因为没了战事,镇守的地方大将又不断的剿匪,稳定地方,百姓安定,一切也就不断的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