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章 天作之合(2 / 2)

加入书签

随后活佛便不再多言, 该说的都说了。

因为太过震惊, 康熙原本还打算询问太子是否适合做大清未来的主人, 倒是把这事给忘的一干二净。

等康熙次日想起来时,便听说活佛已经离开京城了。

据活佛留下来的话, 意思是要游历最后一次,从这里回到故乡的寺庙, 从此以后便不再过来了,因为窥探天机,也回不来了。

康熙因为越发相信活佛的话了。

康熙三十七年,在康熙的大力支持下,清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事上。

其实原本没有改革的,推行良种和肥料,算不上改革,只是在戈柔的提议下,康熙同意进行土地改革。

改革之初, 是因为戈柔的一份折子。

戈柔跟胤禛两人一起考察了京城周边的田产,因为权利够大, 两人在几个月内摸清了京城周边田产的出处。

随即他做了个汇总,写成了折子,递给康熙。

递折子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

“皇阿玛, 这是儿臣用时四个月查到的内容,京城周边的田产,其中超过五成集中在官员手中, 另外有三到四成左右在商户手中,而京城附近最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人数众多,却只能拥有一成,甚至不足一成的田产,这还是在京城,儿臣听闻,江南那边的良田更是如此,甚至普通百姓手中根本见不到良田,皇阿玛,良种和肥料虽好, 但是贸然推行下去,粮产是多了, 但是未必能让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这不是儿臣所愿看到的。”

古代不比现代。

现代职业种类丰富, 人人各司其职,想到普通的种地赚的不多,大多数人不愿意种地。

可古代,粮食产量不高的现在,田产便是最好的不动产,房子铺面都比不上田产。

仔细观察,每个朝代的末期,一个国家的田产似乎都集中在极为少数的人手中。

康熙也知道这是个问题,可是要改,谈何容易。

天下虽然是他们打下来的,可是真要是动了大多数有权有钱人的利益,康熙也知道,真到了那一步,他这个皇位也就做不安稳了。

可是戈柔既然提出来了,康熙也想听听她的看法。

“那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儿臣有些拙见。”

“你说说看。”

随即戈柔便说起来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何田产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若是种田的利便少了,这些人自然也就会把目光投向更加赚钱的地方……”

田产为何会招人喜欢,无非就是因为保险,把田产租出去,每年都有不少受益不说,若是需要用钱,随时卖出去,还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也不会贬值。

没有比这再稳当的产业了。

戈柔想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常规的观念。

把那些有头脑的人集中到另外更加赚钱的地方上,既然朝廷愿意割舍利益出来,也提供了这些利益的出处,这些人总不能什么好处都占着,到时候良种推出,粮食一多,粮食价格下降,田产便盈利变低,有些脑子活泛的,自然就会把田产换成新的赚钱的产业。

到时候趁机还能把织布机推出去,新的产业,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然后在打一场舆论战,在全国大范围宣传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找几个有名望的“托”,让大多数人看到放弃田产背后的好处,总会有些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