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7章 番二十二(1 / 2)

加入书签

嫁娶不须啼

怀愫

年终封印之前, 齐王案大概有了定论。

齐王手下的罪臣,被关押起来细审,前些年办的那些冤假错案趁势被翻起, 为平民愤,景元帝要求细审。

一共三位主审官员, 景元帝特意点了裴观为主审之一。

裴观既是苦主, 又曾差点被案子卷入抄家, 裴家还曾送礼到齐王小舅子的府上, 一桩桩拎出来, 都正合适。

“裴大人今日看了几卷卷宗?”另一位主审官问他。

“两卷。”裴观读得很细, 也不得不细, 活着还能来翻案的, 已经不多。还有无人申冤的,就得查得更细,死后总得还人清白。

裴观过目不忘的本事派上了大用场, 他看过的案卷中若有涉及到别案的, 立时就能拎出来同审, 办事效率高了几倍。

“这么些案子,怕是办到明年年末都办不完。”

当日京中人人自危, 死了这许多人, 封印的案卷再见天日,堆叠满屋, 他们几位主审看到这些如银山般的案卷时, 俱都叹息一声。

这哪是纸片银山,这明明就是尸山血海。

“前头理出头绪, 后头的也就不难了。”裴观续上烛火, 又翻开下一本, 不时在册子上写写划划。

张万成还关押着,他身上几件案子要审。

霍忠义早在案发没几日就被凌迟处死,他先是说自己绝没做过,后来熬不过苦刑,承认是齐王让他伺机下毒的。

这证词,若是认真来看,实在漏洞百出。

齐王如何知道太子要去高学士的府上?无端让人带着包毒药潜伏在高家,就算是守株待兔,那也守的太远了些。

于是这份供词被润色又润色,霍忠义只是去当眼线的,但那天太子微服到访,他在出去买酒的时候禀报给上线,齐王令他毒死太子。

写得没有疏漏了,才又呈送上去。

齐王当日是如何陷害那些不肯投靠他的官员,如今全都报应在自己的身上。

至于崔显,从他府上查抄出许多金银财物,去抄家的官员将财物登记造册,册子呈到景元帝面前,他粗粗翻过,冷笑几声。

官员禀报道:“其中有许多是崔显指名要的财物。”

譬如古书孤本,古画,名家真迹,有些是传家之宝,若不奉上,他便以这家主人与《正气集》案有牵连为由,将人捉拿下狱。

拷打上刑,直到那家人将东西送去。

“查实之后,发还苦主。”

这一干人也下到狱中,等待提审。

诸案盘根错结,案案相关,朝廷将要年终封印时,裴观还在衙门里点灯熬蜡,一张小床就摆在内室里,累了便往床上合衣而卧。

松烟提着食盒进来:“公子,宵夜来了。”

公子几乎不着家,每日两顿饭都在衙门里吃,衙门的吃食就是大锅饭,勉强吃饱而已。公子日日办案,总得吃得好些,松烟这才天天送饭。

“今儿吃八宝粥。”

裴观闻言恍然直起身子:“快腊八了?”不对,这是年前。

他还未喝粥先问:“信送出去了没有?”

“早送出去了,只是那边封冻,怕要年后才能到。”

裴观低头算着日子,年后信到,收拾东西上京,差不多春三四月,正是岸边梅杏桃李盛开的时候。

小宝没坐过船,也没看过南边的景色,她们慢慢回来,正可一观。

眉梢刚抬起,又低下去,不知道小宝肯不肯来?她自小生在辽阳,会不会不愿意来京城,会不会闹脾气?

松烟看公子脸上时笑时不笑,对裴观道:“夫人的信已经到了。”

诸暨离得近,裴三夫人陪了母亲好几年,先是她自己想回家,但母亲不允:“京中这些事,观哥儿不让你回,那是有因由的,你待在这里,也好让孩子安心。”

好不容易接到能回京城的信报,裴三夫人捧着信纸念了好几声佛,眼泪都要下来了。

赶紧收拾起行李,楼老夫人又往她箱子里塞了许多东西,仿佛是又一次嫁女儿:“你十来岁出嫁的时候,备的都是年纪媳妇穿的用的,如今可得给你添上新的。”

裴三夫人直笑:“娘啊,我都多大的年纪了。”

“多大的年纪,那也是娘的女儿。”楼老夫人硬是又添了十几只箱笼,还要留女儿过年,“你这回一去,咱们是真的难见了,就再陪我过个年。”

一辈子母女,竟也只在一块儿过了不到二十个年节。

裴三夫人又心疼儿子,又心疼母亲,到底还是留下过年了,反正等回了京城,一家子也就团圆了。

因府中无人主持中馈,裴观又忙着审案,以他的手,来定齐王这干人的罪。

裴珠便向许夫人道:“母亲,我想回娘家几日,一是来年开春,娘跟嫂嫂都要回来,府里总得收拾一番。二是我哥哥一人过年,到底冷清,我去几日也能给他添点儿热闹。”

如今裴珠说话,张口就是一二三四。

只要有道理,许夫人无有不应的,她道:“那你把知远也带去,他虽没什么大用,总还有点小用,能帮帮你的忙。”

裴珠忍住笑意,替丈夫辩白:“他会许多事,是母亲的标准对他来说太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