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8章 重整军纪(2 / 2)

加入书签

正月二十八,清河城。

经过了一系列大战之后,抗虏军在清河城内休养生息,且从流民当中招募整整五千人,一方面补充了原本的损失以外,还让抗虏军的规模扩大到了一万五千人。

新的抗虏军被分为了十五个营,其中十个依然是先前的步兵战营,然后新设了一个炮兵营,三个骑兵营,以及一个辎重营,不过在辎重营外,林敬还配备了民夫五千余人,算是作为一个临时的后勤营,属于短期编制。

在完成了这件事之后,林敬亲自任命了各营千总和副千总,至于下面的把总官职也是都是经过了他的同意才得以施行,至于更低一层的旗总和队长,则全部由官兵自行推选为主,这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出低级军官的敢打敢拼的能动性。

毕竟这些更基础的旗和队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去做战略上的决策,只需要逢战敢上就可以了,那么军官自然是以勇武为主。

在完成了抗虏军的休养生息后,林敬也就开始着手自己目前正在做的第二件关键事情——那就是设立军情处。

烛火下,李若琏跪在地上,向林敬禀报目前防疫司和锦衣卫里面的相关人才。

“启禀殿下,防疫司基础比较薄弱,适合人选只有两个,一个是臣的副手孙光,此人性格踏实,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可以放心一用;还有一个人是防疫司理刑指挥采清宏,此人原本也是从锦衣卫出身,擅长刺探情报一途。”

“至于锦衣卫方面,臣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太适合去了解,不过眼下倒也有三个人可以推荐,分别是西司房堂上指挥刘应袭、马国碱、齐昌国,才能都很不错。”

朱慈熄微微点了点头,他仔细翻看着果子上的一称曰纸,上面写着以上五个人的平生履历,几乎都十分精彩,也参与过不少重大的活动,很显然这些人的能力都相当出色。

至于忠诚度林敬更不用担心,因为以李若琏的识人眼光,他推荐的人应该不会有忠诚方面的问题。

只是军情处的事务不同于锦衣业,也个方人了它更讲究一定的战略眼光,尤其要擅长于卜闲棋,邓于,因为在战争的过程中,对军事情报的掌控一般都不会直接从大人物身上得到,那样难度会比较高,可是由于战争的复杂性,因此也往往会有一些处于关键位置的小人物也能掌握机密,那么如何针对这些人布局就十分重要。

等到李若琏退下之后,林敬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不过就在他翻看到刘应袭的履历时,顿时感觉眼前一亮。

刘应袭今年四十八岁,大部分的履历都很普通,父母早亡,也无兄弟姐妹,只有一妻一女。关键是此人祖籍铁岭,原本加入了关宁军,后来因为积功进入了锦衣卫,然后在锦衣卫内待了足足十二年,升为了锦衣卫堂上指挥。

无比清白的履历,但是也没有太多的出色点,相对于其余人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

林敬微微沉吟了一番,他最看重此人的一点在于他的祖籍是铁岭,且长年待在辽东过,直到后来调入锦衣卫后,才在京城安家——也就是说这个人适合重新安插在辽东,最好是能够回到盛京,在清廷眼皮子底下布下一张情报网。

原本这一项工作由锦衣卫负责,他们通常会选取商队的形式,在蒙古、辽东等地布下情报网,这一招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商队有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情报人员不专业,且容易被收买,也就会导致情报网的全面陷落。

如果能够利用本土乡人的方式进入盛京,则意味着刘应袭一旦能成功潜伏下来,则这张情报网会扎根得更深。

“只是,这个人还需要再试探一番,而且他也不适合作为主官。”

毕竟情报处主官需要长期待在林敬的身边,总览全局情报工作,而不是长期扎根盛京,他又重新翻了一遍,决定还是先将众人召见一遍再说,他直接通过李若琏向众人下令,在最短的时间内汇聚到清河。.

不过等候这些人抵达,大约还需要一段时日,林敬也丝毫不着急,这注定是一项长期工作,倒也急不得。

“殿下,今晚还巡营吗?”

太子亲卫营统领杨廷麟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恭敬神色。

自从抗虏军成立之后,林敬便有一项习惯,那就是在没有战事期间,无论到多晚他都会在军营里转一转,有时候还会检查一下军营里的营纪。

在林敬看来,任何一支强军的基础都必然是纪律,若是军纪不严则意味着军令不整,军心不齐,也就无法打赢胜仗了。

听到杨廷麟询问,林敬抬起头问道:“怎么了?”

杨廷麟顿时明白了,道:“营外下雪了。”

“无妨。”

正月的天气里下雪也实属正常,林敬站起身子,在李继周的服侍下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大氅,便朝着门外走去。

“正好,伯祥不妨陪我看看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