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3章 大炮与火药(2 / 2)

加入书签

林敬紧接着望向了炮身,其中两门是两寸口径,炮身相对于佛郎机炮要稍微粗一点,只有一米长,前细后粗,还有两门则是四寸的口径,炮身达到一米五的长度,整体看上去要更加大一号。

“殿下,这是我们的新式六磅火炮,当然也可以叫做是六斤炮。”

汤若望指向了那门稍小的火炮,继续道:“当然,六斤炮的意思就是指它能够将标准的六斤重量的弹丸抛射出去,有效射击距离能够达到五百五十丈左右,更关键的是,它的精准度会远远大于目前的佛朗机炮。”

五百五十丈,换算下来大概是一千六百米左右,光是有效射程就远远超过了只能打五六百米的佛朗机炮。

和红夷大炮相比,这种火炮虽然射程远远不足,可是它和红夷大炮动辄需要十人的炮手不同,新式火炮只需要四名炮手,两人骑马,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两名炮手也能进行操作,而且并不会那么笨重。

“倘若使用标准化定量火药和弹丸,使用时直接塞入炮管,则两人同时操炮,击发速度甚至要比火枪更快,按照目前的速度来看,差不多一刻钟内能打出去八发左右,更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炮膛采用青铜制造,通常能连续击发十几发也不会有炸膛的风险,只有连续击发二十发以上,才需要这个问题。

林敬微微一笑,他并没有继续询问关于这门青铜小炮的问题,反而换了一个话题,问道:“现如今的标准化已经到什么程度了?”

“回禀殿下,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生产标准化、弹丸标准化以及操作标准化。”

汤若望的的确确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他在林敬简单提出了一个标准化的概念后,就很快从这方而入手,取得了很多成果。

当然,林敬也并非全都是后世的经验,实际上早期大明的火炮生产同样遵循标准化管理生产,只是到了后期,由于明军对

火器的大量需求,使得军器局和兵仗局逐渐放松了要求,等到今日,明朝火器的标准化已经荡然无存,如今汤若望重新制定的标准化自然具备很重要的意义。

其中,像生产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都不是特别出奇的东西,实际上自从林敬提出流水线生产火枪后,标准化自然也成为了关键,否则一杆火枪上的各个配件都不能适配,那么也就无法组装在一起。

因此,眼下生产新式火炮的流程,同样是汲取了这个经验,将火炮生产的各个环节拆解开来,一方面提高了火炮的生产能力,二来便奠定了标准化的基础。

而操作标准化则是同样将发射火炮的每个动作流程固定下来,从而进行反复训练,使得这些被总结的技巧和流程彻底刻进炮手的骨子里,从而实现操作上的标准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