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5章 百姓别无选择(2 / 2)

加入书签

说到最后,崇祯皇帝显然是下定了决心,他狠狠地说道:“无论如何,今年这笔钱一定要让这些人出,朕绝不能再去逼迫百姓变成流寇,只能去逼迫他们了!”

听到皇帝表示的决心,林敬心中暗暗有些无奈,不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轻声道:“父皇,儿臣倒是得了一篇奏章,便是关于解决我大明财政赋税问题的良方,只是良药苦口,儿臣倒不知是否应该呈递给父皇。”

“哦?什么奏章?快快呈递上来。”

崇祯皇帝知道太子虽然年轻,可是行事向来有自己的一套主张,绝不是无事生非之辈,当下便来了兴趣。

林敬很快就将奏折呈递了上去,那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蓝绫做面的奏本。

崇祯接过奏本,便直接开始看了起来,里面的文字写得倒是极好,笔锋虽有几分锐利,可也透出了几分朝气蓬勃的感觉。不过相对于文字而言,里面的内容才算得上石破天惊。

奏疏中几乎用一种沉重的心情分析了当前大明所面对的局面,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表面缘由是各地义军蜂拥四起,可内里实际上却是因为地方宗室、豪强以及大户们兼并土地之故,逼迫得百姓们无寸土立锥之地,只能自卖为奴,才能求得一条生路。

然而即便如此,在丰年时依然有不少的百姓们不免啼饥号寒之苦,若是遇到了灾年,则会出现大批大批的流民,他们当中体质稍差一些的妇孺老弱们,便只好辗转饿死路旁,而强壮的为了活下去,也只能起来造反。

奏疏中直言,朝廷若是只顾训练官军剿灭流寇,其实是远远不能剿灭义军的,因为还会有源源不断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加入到义军当中,纵使官军杀死一个高迎祥,可是还会出现李自成和张献忠,即便未来能够杀掉李自成和张献忠,焉能不会出现下一个李自成和张献忠呢?

奏疏中认为,即便是今日的江南看上去局势还算平稳,可实际上也处处潜藏危机,倘若再不出手限制宗室豪强大户们兼并土地,解救百姓困苦,那么秦、晋、豫、楚瓦解崩溃的局面,将会同样在江南出现,而到时候大明朝失去最后的财赋重地,便只有死路一条。

崇祯皇帝见笔锋锐利,不由得眉头皱起,他又想到太子说的良药苦口这番话,便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

当然,奏章中并非一味痛斥当前的弊政,而是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请求皇帝毅然决然下诏书,首先要求全国各地的藩王和豪强们交出自己手中的土地,分配给没有土地的贫困百姓,如果有人不从,当严厉处置,绝不能轻易姑息,此外他还认为必须要重新清丈土地,禁止兼并,减少赋税,从而既能保证可以收到足够的赋税,又能减轻百姓们的负担。

至于当前的军饷问题,奏疏中认为应该由各地宗室藩王和江南大户们进行输饷,倘若有人要违抗,便将其家产充公处置。

奏章内容很长,可是里面却饱含忠君忧国之情,读来令人深思。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例外,他认认真真看过了一遍之后,又忍不住重新细看了一回,不由得问道:“这一番令人发省之论实在是振聋发聩,这是何人呈奏?”

“启禀父皇,这是国子监里面的一个叫做秦方的太学生呈奏上来的,儿臣也是昨天才刚刚收到,只是里面内容过于.......儿臣这才没有第一时间呈报。”

林敬轻轻叹息了一声,说起来他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实在是吓了一大跳,像这里面的措施都是救国良策,可是注定在如今难以得到推行。

崇祯皇帝长叹了一口气,意味复杂地说道:“实在没有想到,满朝文武都闭口不言的话语,竟然是从一个太学生的嘴里说出来,到底是朕的满朝文武们不知道,还是他们根本就不敢说?!”

“父皇英明。”

林敬恰到好处地捧了一记,继续道:“以儿臣之见来看,对付义军不同于对付建虏,需制长策方能制之。”

崇祯皇帝轻轻点了点头,“如何不同?”

林敬继续道:“回禀父皇,对付建虏,乃御外敌,当以七分军事三分政治,以打促和,便可得喘息之机;然而对付流寇,则属于内乱。需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施加仁义之道,断绝流寇来援,方能使流寇如断水之泉,不攻自破。因此,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切实减轻百姓的负担,只要他们能活得下去,就不会投入到流寇当中。

崇祯皇帝微微陷入沉默,他知道林敬的潜台词,既然不能从百姓身上刮钱,那么就只能从宗室豪强身上要钱,其中无论是输饷,还是重新清丈土地,都是在断宗室和豪强的根基,他们焉能同意?

想到这里,崇祯原本坚定的想法便隐隐有些动摇,他望了一眼林敬,继续问道:“听说你在山东推行过减租减息令和均田令?”

“回禀父皇,减租减息确有此事,不过均田并非如此,而是实行了永佃令。”

林敬恭敬地回答道:“儿臣先前多有奏章呈奏,山东三王多有不法事,此次建虏来袭,他们亦未尽臣道,儿臣便将他们的土地剥夺了......当然,这件事也是得到了父皇的许可,儿臣才得以施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