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5章 宝探(2 / 2)

加入书签

盒盖上的白色图案,画的是“三顾茅庐”的故事。

老太太说,这是她的出嫁时,家里陪嫁的嫁妆,当成首饰盒用的。

现在家里急用钱,想把东西卖了。

说起卖东西,老人的女儿有点不好意思,嘀咕着说,是自己没本事,才要变卖家产。

老人倒是很看得开,安慰女儿,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留着应急用的。

她还笑着跟张扬介绍:

“专家老师,你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我陪嫁的东西里,最差的哩!”

“真的吗?我不信啊!”张扬仔细观察着黑漆木盒,笑着答道:“您这件东西,现在起码价值四十万!”

“我真不信,里面能装什么更值钱的东西。”

“四十万?!”当女儿的,惊讶的叫出了声。

老太太反应倒还好,反过来问张扬:

“四十万能买多少根金条?”

“按现在的价……七根100克的金条。”

“七根?”老太太听完,嘀咕了一句:“七根的话,那我里面装的首饰,还真没盒子值钱啊。”

“专家老师,您确定没看错?”

“当然不会。”张扬很有自信的答道。

他把手里的放大镜递给老太太母女,让她们看盒子上的花纹。

“你们之前没想过,这一个黑漆的盒子,上面是用什么,画的这白色的画呢?”

“白色的漆啊!”女儿不假思索的答道。

“哈哈,那你看这个柱子上写的什么。”

张扬笑着指向盒盖上的图案。

上面有一座凉亭,在凉亭的柱子上,写着:【嘉靖丁酉】四个小字。

嘉靖丁酉年,也就是1537年。

这是明嘉靖十六年制作的、黑漆嵌螺钿的木盒。

“明代可没有白色的漆啊,就算是这种黑漆,也是在天然的漆里加了黑色碳粉制成的。”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盒子是有点泛红的,这是天然漆本来就有的颜色。”

“那这白色的是啥?”

后面排队的持宝人凑上来看热闹,主动问张扬。

“贝壳。”

“用的是嵌螺钿的工艺。”张扬解释道。

“就是把白色蚌壳反光的那一面,做成薄片,雕刻成精美的图案,镶嵌到木盒子里,再打磨抛光。”

宝友这件东西,工艺决定了基础价都低不了。

真正让它达到四十万高度的,是上面那四个小字。

虽然不知道,当初雕刻这件东西的工匠,出于什么心态,在上面刻了年份,但对眼前的这对母女来说,那个工匠是大好人。

这四个字,保守估计,增值了起码二十万。

“老师,那我们这件东西,可以放到您这个活动的拍卖会上,拍卖吗?”

宝友的女儿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张扬当然一口答应。

“没问题啊,起拍价就定四十万,肯定不会流拍。”

【主播这么自信的吗?】

【如果你了解明代嵌螺钿家具的价格,就知道四十万真不算贵】

【这可是在羊城办的拍卖会,那边家具类的藏品本来就受欢迎】

弹幕的想法,和张扬思考的差不多。

粤省这边木制品的收藏市场,可能是全国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这边的地域文化就是这样。

之前有位拿黄花梨的风箱来鉴定的宝友,张扬也建议他上拍。

实际的成交价绝对比他按市场价卖的高得多。

张扬当然也不是白干活儿。

作为拍卖方,拍行会向买家收取5%成交价的佣金。

其中有1.5%,会落入张扬自己的口袋。

在临海的那场拍卖会,光佣金,他就分了小一百万。

但这次在羊城,钱好像没这么好赚。

倒不是拍卖会有问题,而是有人竟然来挖墙脚。

当天的拍卖会结束,鉴定首饰盒的老太太的女儿,在主会场外,堵到了张扬。

她想反悔,取消刚签好、还是热乎的拍卖委托。

“我就是个打工的,这个我说了不算,你去咨询拍卖机构吧。”

“应该交一笔很少的违约金就可以了。”张扬告诉对方。

“可是……”中年女人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想说的话。

她的意思张扬明白,就是不想交这钱,想看张扬能不能帮个忙。

但,有合同的呀。

最后,她还是主动告诉张扬,是因为有个“宝探”找她,承诺可以拍出更高的价格。

希望她把东西委托出去,送到香江的佳士得去拍卖。

“他们是国际大拍行,买家比较有钱……”

中年女人的话,张扬只听进去了一半。

佳士得的宝探?应该就是拍卖征集员吧!

张扬在网上看过保利的拍卖征集员的待遇:底薪5000+30%的合同提成。

号称年薪可达50万。

你挣五十万我不反对,但是别耽误我的活动啊!

“你把那个宝探的电话给我,我要找他聊聊。”

“你委托的事先不急,万一有变数呢?我先去探探路。”

“老师你不是说,自己是打工的吗?”

“是啊,我是给自己打工。”张扬笑着答道。

感谢皮中之皮是为五加皮、阁下爵士、dorunrun的100币打赏!谢谢大家!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