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士贞此言,正合我心(1 / 2)
409年,冯跋建立北燕,北燕亡国后,冯弘孙女文明太后执掌北魏朝政数十年。
冯氏出王爵数人,极度尊崇,冯氏家族成为北朝时期权倾朝野的外戚。
另一支则于南北朝时期南渡刘宋,定居岭南,后成为岭南豪族,即岭南冯氏一族。
长乐冯氏首见于记载的史书是《晋书·列传》。
史书载:“冀州长乐郡之冯氏,为冀州著姓,自六朝逮唐,绵绵不绝,而子孙迁徙他地者,皆称长乐。”
民国《冀县志》称:“燕魏齐周之时,信都大族唯冯氏最盛。”
民国《冀县新乡土志》中也称:“燕魏以来,信都大族,唯冯氏最盛。”
太原王氏大名鼎鼎,太原王氏认为自己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后世多承此说。
罗亨信《王氏族谱序》曰:王之先本姬姓,盖周灵王太子晋之后。
历汉晋,自北海以下为二十一望族,至唐又定为三望族:曰琅邪,曰太原,曰京兆。
魏骥《王氏族谱序》曰:
王氏子孙,于天下最为繁衍。其末皆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黜为庶人,子孙以王者之后,遂以王为氏,世居太原。
南齐琅邪王俭撰著《姓谱》,置“太原王氏”于琅邪王氏之前。
可见太原王氏的影响很早就盛于琅邪王氏。
《广韵》载王氏二十一地望,太原王氏居二十一地望之首。
《广韵》是宋人据隋代韵籍编著的。可见在隋代之前,已有居二十一望之首的说法。
太原王氏地望太原郡,始于秦,无怪历来有太原玉氏显于秦汉之说了。
但认真考证起来,琅邪王氏的实际始祖,应是西汉昭帝时期的博土谏大夫王吉,王吉《汉书》有传,为成语“弹冠相庆”的主人公。
太原王氏始祖,祁县支脉是东汉太尉王允。
晋阳支脉是王柔、王泽兄弟,时间都在东汉中叶以后。
齐郡也有很多世家大族,得到他们的支持,高洋才能对抗晋阳的鲜卑勋贵们。
这些世家大族给高洋提供粮草、辎重、甲胄、兵员、人口,只有这样才能制衡晋阳勋贵,高洋的皇位才能坐得稳啊!
高洋对此也是无奈之举,要么皇位不稳,要么举目无亲。
太原免除赋税三年,说明高洋大力拉拢并州太原士族,并州士族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也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名望与经济实力。
实际上,他们自汉末三国以来,便“武德充沛”,普遍拥有较高的军事素养。
如魏晋时期的王浑、郭淮、温峤等人,皆文武双全,闻名一时。
这并非是巧合,“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乃以燕赵之士为首。
秦汉以降,并州长期作为中原抵抗外族入侵的基本盘之一。
在长期的对抗过程中,并州“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养成了尚武好战之风。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武将、士卒,虽然在骑射方面略逊于少数民族,但论战斗力也是非常可观、强悍的。
因此,刘渊、尔朱荣、高欢等枭雄虽然割据并州,却也免不了任用一些汉人氏族、宗主、渠帅或坞堡主。
杨愔马上站出来说道:“陛下英明,冀州的渤海,长乐郡,并州的太原、青州的齐郡百姓们必将感念陛下的大恩大德。”
徐之才也紧跟站出来奉承道:“陛下的如此恩德,各郡百姓必感恩戴德,臣为陛下贺喜。”
高洋把高隆之和高岳也算计进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