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8章 发现壁画被人偷梁换柱(2 / 2)

加入书签

罗云航和李大师一行,彻底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开始了一段时间的苦修生活。

每天大部分的工作,就是站在脚手架上,拿着简易的自制注浆管,插入到壁画和墙体中间的缝隙中,把配制好的材料吸入注射器,然后通过注浆管灌入壁画的空鼓部位,再用壁板支顶,将壁画贴回墙体。

在时间的侵蚀下,壁画遭遇的病害有空鼓、起甲和酥碱等,它们让精致的图案变得模糊、破损,有时像鳞片一样翘起,有时结满白霜,有时甚至变得疏松、脱落。

而修复师们的工作,就是拿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工具,除尘、填垫、脱盐、粘结、按压、支顶…去帮助壁画对抗时间。

用段院长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群“面壁者”,做的工作是为“神佛”治病。

从陌生不熟悉到游刃有余,几个年轻人彻底融入到了敦煌的壁画修复工作中。

不但学会了研究所里大大小小的修复方法,还积极参与到他们的设计方案的会议中,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真正为保护敦煌壁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罗云航是其中最小的年轻人,还不到二十,大家都很照顾他。

这天是难得的休息日,李大师带着一众弟子,准备去好好参观一番莫高窟的景象。

他们来了以后就很快投入到工作中,还没有机会好好整体的参观一番,每天待在封闭的洞窟里忙碌。

如今的莫高窟不像后世那么富有盛名,还是藏在深山未相识,门厅冷落,参观的人很少。

由于面积太大,也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收益,所以没有进行很周全的保护,除了研究所里同志们自发的保护,其他的,当地政府只是找了一些当地的村民,轮番值守,防止有人破坏罢了。

有人上去看石窟,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只是再三强调不能破坏石窟。

这段时间,罗云航一行已经跟当地值守的村民也熟识了,见他们上去参观,村民还热情的提醒哪些洞窟值得一看。

这些洞窟都是被编了号的,像275窟,被称为最早的洞窟,可追溯到北凉时期。

275窟是乐僔和尚在沙鸣山断崖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洞窟的西壁,有一尊端坐在狮子凳上的交腿弥勒佛像。

两侧墙壁上分别开凿了三个佛龛用来供奉菩萨,每个佛龛都有屋檐,属于典型的中原风格“阙”。

96窟是最负盛名大像窟,位于石窟群中段、依窟而建的标志性建筑,又称“九层楼”。

窟内是一座三十多米高的弥勒坐佛,后人又称它为“北大像“,开凿于公元695年,武则天当政时期,据说它的形象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而塑造的。

45窟,是最美雕像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是保存最完好的石窟,有7尊服饰华美的佛像,雕刻的极为精美,相传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形象是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容貌来塑造的。

17窟又称藏经洞,是禅窟,由敦煌著名高僧洪辩和尚所修建。

这个洞窟内藏有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五万多件敦煌遗书和文物,世人称其为“藏经洞”。

令人扼腕的是,藏经洞的现世,正处于华国最危难、腐败的时刻,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列强掠夺、被贪官所藏、被愚人所毁,散落在世界各地。

这些洞窟,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