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章 她要收下太子送的美妾?(2 / 2)

加入书签

她斟酌了一下用词:“幼时在宫里侍奉过她老人家几次。”

“是吗?”宁王似是很有兴趣,“她不是个愿意亲近人的长辈。”

陆夭想想,确实如此。

前世太后对太子妃和皇后都不假辞色,偏生太后娘家薛氏又执掌兵权,所以皇帝也得给她几分颜面,后宫始终以她为尊。

所幸太后偏疼宁王,连带着她这个宁王妃也沾光不少。

说起来重生之后,还没有见过她老人家,多少有些于理不合。

于是陆夭试探性开口:“太后是王爷嫡亲姨母,我是不是应该去拜会一下?”

宁王懒懒喝了口茶。

“你养好身子再说吧。”

陆夭刚要解释自己一点事没有,忽听见外面有人禀报。

“陆尚书求见。”

宁王抬眼问她:“你想见吗?”

“还是不了吧。”

陆夭想想白天在宫里制造的那堆烂摊子,明哲保身想拒绝。

“王妃的话听到了?”

门外侍从明显犹豫了一下。

“可陆尚书就跪在王府大门口,而且还带着夫人。”

宁王和陆夭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都读出了一言难尽。

考虑对方到底是陆夭的生父,宁王字斟句酌之后才开口:“令尊在府里也这么……放得开吗?”

陆夭想起了上辈子。

宁王遭太子诬陷谋反,她这位礼部尚书的父亲在朝堂之上,洋洋洒洒列举了数十条谋反的处理办法,其中一条就包括连罪。

当时身为礼部侍郎的族叔试图用和离的方式让陆夭自救,也被陆尚书大义凛然拒绝了,他直接将陆夭剔出了族谱。

如此趋利避害一把好手,可不是“放得开”这简简单单三个字能够概括的。

宁王大概是看出她脸色不好。

“这点小事不必为难,你若不想见,就让他在门口跪着好了。”

“那不行!他这招以退为进用得妙,跪在王府门口,不管谁对谁错,舆论上王爷便落了下风。”

该来的总要来,陆夭整了整裙袄,准备出去瞧瞧。

“我这点名声还怕舆论落下风?”宁王伸了个懒腰,像是温和无害的大猫,“坊间吓唬夜哭小儿,我的名字比老虎饿狼都好使呢。”

陆夭被他这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搞得心酸,明明该是万人敬仰的英雄。

但宁王显然误会了陆夭的面有难色。

“不必为难。你嫁给本王,不是来受委屈的。”

虽然明知宁王这句话更多是把她当盟友,但陆夭还是被感动了。

她藉由眨眼,快速掩饰了一下情绪。

“那我嫁过来,也不是为了让你受委屈的。”

陆夭冲愣住的宁王笑笑,然后打开门,对下人吩咐道。

“把陆尚书夫妇请到后面的议事偏殿吧,我随后就到。”

陆夭施施然走出去。

宁王被那句过于直白的维护震得有些懵,后知后觉纳罕:她怎么会知道王府有议事偏殿?

细细想来,自她来王府这两日,对各处陈设似乎都稔熟于心,仿佛在这里住过很多年似的。

不会是薛家,薛家不会精细至此,那到底是谁给她透了底呢?

平生第一次,宁王感到茫然。

同样茫然的还有陆尚书,他为官二十载,自诩见过无数大风大浪,可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么不知所措。

从面圣归来莫名其妙被停职,再到窥见宁王新婚次日就带了个陌生女子从宫里出来,跟皇室结亲的整件事都透着诡异。

陆尚书何等

人精,靠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打听了一下,便隐约猜了个大概。

尽管知道这事儿十有八。九是徐氏搞的鬼,但多少还抱了点侥幸心理,觉得她应该没有大胆到敢掉包王妃和太子妃。

然而回家一问,这点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我有什么错?我就是心疼仁嘉,好好的贵女偏偏被指婚给一个瘸子!”徐氏嘤嘤假哭着,“就一口咬死是上错了喜轿,难不成皇家还能退货不成?”

“啪”地一声,向来以文人自居的陆尚书对女人动了手。

“无知村妇!你懂个屁!你以为皇上是乱点鸳鸯谱?”

挨了一巴掌,徐氏连假哭都顾不上了,直接愣在当场。

“你当皇上为何特意把夭姐儿指婚给太子?那是看中了她背后的外祖王家!”

徐氏想插嘴,却又被陆尚书难得的夫纲大振吓得不敢贸然开口。

“太子虽被立为储君,但多年来未有建树。宁王又是先帝嫡亲的儿子,且有战功。谁能登基尚未可知,夭姐儿成了太子妃,太子就等于多了一道金库的保障。”陆尚书恨铁不成钢看了一眼徐氏,“现在生生让你搞砸了!”

徐氏这才琢磨出个中意思,原来皇帝是想给太子娶个会生蛋的金母鸡。

“那皇上把仁嘉嫁给宁王是什么意思?给他拖后腿吗?”

陆尚书不屑地冷哼一声。

“你娘家一没背景二没势力,难不成还想高攀太子妃?夭姐儿仁慧,她做了皇后,日后还能扶仁嘉一把,现在生生让你这个蠢货搞砸了!”

“那怎么办?”徐氏也开始着急,现在别说能不能做太子妃,保命都成问题,“你今天进宫,可见到仁嘉了?”

陆尚书被问的有几分心虚。

徐氏愈发着急,开始哭天抢地,这一次显然比之前假哭真情实感多了。

“快闭嘴吧!”

陆尚书在脑中快速盘算着,皇帝显然是不满姐妹易嫁,这好办吧!

让二人尽快换回来就得了呗,帝后高高在上自然不好开这个口,但由他这个亲爹来说却再适合不过。

然而此时他还不知道陆夭早晨已经在皇宫闹了一出。

想想幺女自幼乖巧,他豁出老脸去求一求,必定管用。

哪知这个想法在到了宁王府那刻,就被重重打了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