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7章 毁灭打击石达开末日(1 / 2)

加入书签

第247章毁灭打击!石达开末日!

这一个月的剿捻之旅,僧格林沁受益良多。

他整个人足足瘦了一大圈,也疲惫到了极致,但精神依旧处于亢奋之中。

原本剿捻是一种很痛苦的战斗,因为捻军通常是这里一股,那里一股。见到官兵势弱,他们就聚而歼之,见到大股官兵,他们就逃窜得无影无踪。

而且捻军大部分骑兵,来去的速度很快,一旦逃跑根本就追之不上。

别看整个山东有十几万捻军,但是真正的大型战斗,也仅仅只是打过一次。

僧格林沁当时仅仅只带着不到一万骑兵进入山东,胜保率领的主力大军跟在后面落下好远,这让捻军感觉找到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集结了两万多人,就和僧格林沁的骑兵来了一个硬碰硬。

而僧格林沁这不到一万骑兵,有一半是刚刚受训过的第六骑兵师,整整四千人。

这四千多人虽然才受了半年多的训练,但绝对不是新兵。

因为他们之前就是最精锐的科尔沁骑兵,只不过这半年多来,接受了最最专业的骑兵训练。

体能训练,组织度训练,射击训练,格斗训练。

每天从睁眼到闭眼,都在疯狂地训练。

训练的强度超过了之前四五年的总和,而且是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尽可能提高训练效率,提升训练效果,再配合最丰富的饮食。

这半年时间,完全称得上是突飞猛进。

而且这半年中,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实战演练。

骑兵和骑兵之间的实战演练,骑兵和步兵之间的演练。

而且蒙古马在这支骑兵师,通常只做辅助战马,真正的主力战马都是上等的伊犁马。

伊犁马不够,甚至花高价从国外买马。

三个师的饷银,军费,饮食,服装,武器装备等等加起来,整整千万两。

而七千人的骑兵师,就占了一小半。

所以,这第一场大会战就打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

这两万多捻军直接就被打蒙了。

战报上说的是僧格林沁大获全胜,一万骑兵追着捻军两三万追杀。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四千精锐骑兵师,拼命追杀两三万的捻军。

僧格林沁的剩下的六千骑兵不是不勇敢,而是组织度不行。

一开始冲锋的时候,也同样勇敢,因为战马不够强,所以速度稍稍落后一些。

但是在反复冲锋,反复碾压之后。

剩下的六千蒙古骑兵就扛不住了,组织度完全乱成一团,而且体力也到了极限。

反而是那四千精锐骑兵师,越打越猛,就一直不断追杀。

把捻军杀得四下逃窜,伤亡不计其数。

这一幕和嘉兴战场王世清的骑兵师是非常相似的。

打完之后,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这么强。

王世清的骑兵师,就打了这一战。

而僧格林沁的骑兵师,接下来就战斗不断了。

在战斗中,他们不断总结,不断记录,不断学习,不断印证在教科书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

理论加上实践,越来越深入。

所以在不断的战斗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在飞快提升。

而其他的科尔沁骑兵,也不甘落后,努力追逐骑兵师的脚步,在不断地战斗中,渐渐变强了。

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营内,僧格林沁几乎是被抬下战马的。

他已经不知道连番作战了多久,浑身伤口无数。也不知道多少时间没有睡觉了,整个身体都是僵硬的。

这个时候,他需要把自己的身体全部泡在热水里面,这样才能缓过来。

傅奇和都兴阿两人龇牙咧嘴地将双脚泡在热水里面,然后发出一阵阵舒爽而又痛苦的声音。

这连番激战,双腿伤痕累累,这一泡进热水,滋味可想而知。

“僧王,这样下去的话,激战几个月我们就能收获几万强军啊,以强带弱。”傅奇道。

都兴阿道:“不知道苏曳在杭嘉湖那边打得怎么样了。”

接着,都兴阿道:“僧王,有一个不好的情形在滋生啊。”

僧王道:“是啊。”

都兴阿道:“这一个多月激战,我们打得很顺利,几乎是百战百胜。尤其是骑兵师,还有新式步兵师,战绩斐然。他们的战绩固然也在刺激着其他的蒙古马队,还有绿营官兵。但是那些蒙古马队和绿营兵也在影响着他们。”

僧格林沁也注意到这一点。

在天津兵站中,军纪是极度严苛的。

一旦犯了纪律,就一定重罚,禁闭,鞭刑,处死等等。

绝不徇私,任何人都不例外。

而且,也绝对没有任何喝兵血,贪污的情形。

伸手捞银子的,已经被杀了二十几人,脑袋就一直挂在兵站显眼之处。

但这次来山东剿捻后,先是纪律松懈。

原本在兵站中压制的老八旗习性,渐渐恢复了过来。

虽然军纪还没有败坏得特别厉害,但是已经肉眼可见的败坏了。

日常的训练,行军打仗中的很多小规矩,则是完全荒废了。

怎么生火,怎么迭被子,如何护理战马等等,原本都有一套规章的,但渐渐就不遵守了。

都兴阿算是一个非常严厉之人了,依旧严苛维持军纪,但是麾下军官都是老八旗出身的,随着他们的懈怠,靠他一个人自然是没用。

更加不好的在财物方面的腐化。

上官对敢的。

但是打仗总是有缴获的啊,一开始这群人还按照军纪交公。

但是到了后来,交公的人越来越少,骑兵师和步兵师也渐渐中饱私囊了。

偏偏僧格林沁自己不是很爱财物,所以对将士们也比较大方。对于士兵们私藏财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都兴阿见到这一切,实在是忧心忡忡。

按照这样下去,这支军队很快就会堕落回原点的。

几个士兵上前脱去僧格林沁身上的盔甲,搀扶着他伤痕累累的身体,就要踏入浴桶之中。

此时,一个使者带着寒风而入。

这是端华派来的皇族使者。

“见过僧王,见过诸位军门。”

僧格林沁道:“崇绮,怎么了?”

眼前这个使者,便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婿,阿鲁特.崇绮。

此人蒙古八旗,真正的文曲星,按照历史的轨迹,两年后他将成为殿试状元,也是满清唯一的旗人状元。

“苏相六天仅仅用了六天,就消灭了李世贤部,黄文金部,石镇吉部,收复了嘉兴和湖州。”崇绮道。

这话一出,在场几人脸色一变。

僧王和胜保领先了一个的战绩,瞬间就被追平了啊。

“阿玛和六叔的意思,现在十万火急,请僧王立刻进兵收复济南府,一定要快,比苏曳更快。”

僧格林沁和胜保对视一眼。

接下来的局面很明朗了。

僧王和胜保收复济南府,苏曳消灭石达开和陈玉成部十四五万大军。

“这一战,还是我们这边更容易一些。”胜保道。

崇绮道:“阿玛的意思,我们这边先速战速决,然后立刻率军北上回师。”

僧格林沁脸色微微一变道:“北上回京做什么?兵变吗?”

胜保道:“我们离京终究是要近得多。”

崇绮道:“阿玛的意思是万一打成平局呢?”

所有人陷入了沉寂,脸色微变。

所谓的平局,并不是说僧王和捻军打成平局,而是和苏曳打成了平局。

那样的话,端华也肃顺请僧王率军用最快速度回京,就是要做好兵变的准备。

罢黜慈禧太后的权势,将她幽禁。

苏曳在京中还是有军队的,两三千的新式步兵师,还有张国梁冯子材的一万多人守备师。

胜保道:“苏曳率领主力大军在南方,京城的力量正是最空虚的时候。我们收复了济南之后,率领几万大军回京,能够直接一定乾坤。苏曳在京城的军队,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

僧格林沁道:“荣禄呢?他手中还有步兵第三师,一直拱卫京城,他完全效忠于西太后的。”

胜保道:“景寿手中还有一个守备师,也有一万多人。届时就算荣禄站在西太后那边,他们加起来的兵力是三万人左右,而我们的兵力能有八九万人,打起来还是我们赢。”

“打?!”僧格林沁脸色微微一变。

他无法想象在京城发生内战。

“当时苏曳率军北上承德,我们竭尽全力,制止了内战,为此我不惜杀掉了伯彦。”僧格林沁道:“这一次,苏曳强行裁撤八旗,导致满汉彻底对立,天下大乱。为了避免内战,他想出了这种方式。他去打发逆,我来打捻军。用这种方式定胜负,也拼命避免了直接内战。”

“我们是斗,甚至斗得你死我活,但是都竭尽全力,避免内战。一旦在京城爆发内战,会是何等后果?”

胜保道:“那不是迫不得已吗?现在完全证明了旗人只要革新,完全是能大用的。山东剿捻,如此顺利,大获全胜。我们如何保住这个胜利,不抓住这个机会,如何能够挽救八旗?”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场决战,就算我们赢了,苏曳那边难道就会心甘情愿认输吗?西边那个太后就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所有权力,把自己幽禁到冷宫吗?”

“就算不一定会内战,但也要做好打仗的准备,做好和苏曳残留军队在京城大战的准备。”

僧格林沁一挥手道:“先赢了苏曳再说。”

“这一战,优势依旧在我们!”

“传令下去,停止休整,继续朝着济南府进军!”

“帮我穿甲。”

几个亲兵微微一愕,您的铠甲刚刚脱下来啊,而且还没有泡热水呢。

“没有听到吗?军情如火!”

“此战,一定要赢苏曳,而且要赢得他心服口服。”

顿时,几个亲兵又拿过来重重的铠甲,已经是酸臭无比了,再一次穿在僧格林沁伤痕累累的身体。

接着,他在众人的搀扶下,艰难地上了战马。

再一次用绳子,把自己捆绑在马背之上。

半个多时辰后。

僧王和胜保的七万大军,刚刚开始休整不久,又开始集结。

僧格林沁高呼道:“我知道你们很累,但是我更累。”

“我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按照蒙古人的寿命,都该去见长生天了。”

“苏曳在南方,打了一个大胜仗,仅仅六天时间,就收复了嘉兴和湖州。”

“现在,我们双方的战绩又齐平了。”

“如果让苏曳先剿灭了石达开和陈玉成部,会是何等后果?你们所有人都知道。”

“我们不是和捻军在战斗,我们是和苏曳在战斗,是和时间在战斗。”

“为了保住八旗,为了保住大清的根基,血战到底。”

“用最快速度,消灭捻匪,收复济南。”

“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僧格林沁,胜保,傅奇,都兴阿等人,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趁着夜色,朝着济南府进发。

争分夺秒,气势如火。

松江府!

李鸿章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

苏曳收复嘉兴和湖州,他几乎是最先知道的,而后就受到巨大之打击。

如今,苏曳已经率军南下去攻打陈玉成和石达开部了。

这大概是这二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决战。

也是最重要的一场决战。

不但关乎发逆的命运,也关乎苏曳,朝廷王公大臣的命运。

他李鸿章,应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他是应该按兵不动,还是跟随苏曳大军南下,一起攻打石达开和陈玉成部,又或者是去攻打苏州?

幕僚周馥道:“苏曳此人,一直都不喜欢大人,他对左宗棠何等器重?”

李鸿章当然感受到了这一点,苏曳对他的态度一直都比较冷淡。

几乎没有主动招揽过,就算招揽,也是轻描淡写说一句。

苏曳确实不喜欢李鸿章,尤其历史上他和俄国人谈判一事,损国肥己,无法洗白。

但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这毕竟是一个人才,苏曳也是想要招揽的,虽然不像对左宗棠那样求贤若渴。

但是,苏曳每一次试探,每一次出言招揽,李鸿章都会软软地顶回来。

而且,几乎每一次重大选择,都选择在苏曳的对立面。

这一次,石达开、陈玉成十几万大军,轻而易举地破了常州,无锡,苏州,你李鸿章没有责任吗?

接下来你重兵防守松江,逼迫石达开和陈玉成南下攻打浙江,不就是给苏曳难堪?

不就是暗中帮助僧格林沁和胜保?

李鹤章李鸿章三弟道:“关键是二哥能不能做沈葆桢?”

沈葆桢就是在关键时刻,背叛了湘军,投靠苏曳。

如今,他已经是苏曳麾下大员,掌管九江经济试验区,虽然免去了江西巡抚之职,但很可能成为朝廷的洋务大臣,直接进入军机处。

当然,这一切先决条件就是苏曳赢得这一场决战,掌握中枢的绝对主动权。

周馥道:“当年的沈葆桢是走到了绝境,所以背叛湘军,投靠了苏曳。但是从此之后,他在士林的名声也彻底坏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大人愿意做沈葆桢吗?”

说来也奇。

李鸿章勉强也算得上是洋务派,苏曳也是洋务派。

两人明明应该志同道合的,但李鸿章从内心深处就是不愿意跟随苏曳。

他想要的是沈葆桢的位置,但如果他投靠苏曳,能够得到这个位置吗?

毫无疑问,不可能。

最关键的是,他是江苏巡抚,而且手中握着几万大军,也都是湘军出身。

他要投靠苏曳,也要看湘军认不认。

长期以来,湘军和苏曳之间,亦敌亦友。

但归根结底,还是渐渐走向了敌对。因为苏曳的政策非常清晰,未来要大裁湘军。

这支军队是多少人的活路,多少人的利益?

“我不是沈葆桢,我也做不了沈葆桢。”李鸿章斩钉截铁道:“但是苏曳大人在南边和石达开、陈玉成厮杀,我们也不能坐视旁观。”

“作为江苏巡抚,我有责任收复失地。”

“传令下去,军队集结,准备收复苏州。”

这话一出,周馥脸色微微一变。

作为幕僚,他是希望自己的幕主李鸿章依旧在上海按兵不动,坐视苏曳和僧格林沁之间斗个你死我活。

但是,李鸿章出兵苏州代表着什么?

现在镇守苏州的太平军将领是林启荣,他和苏曳关系的密切程度,众所周知。

接下来,如果苏曳能够消灭石达开和陈玉成的话,就能用最快速度率军北上,直接拿下苏州。

甚至不需要一兵一卒。

如果李鸿章出兵拿下了苏州、常州、丹阳、无锡、镇江。

那这些大功都和苏曳无关了。

偏偏还无法指责,因为李鸿章本就是江苏巡抚,完全有收复之地的责任。

所以,李鸿章出兵攻打苏州,就是帮助僧格林沁和胜保。

唇亡齿寒。

肃顺、端华等人输了,那接下来湘军也就危了。

既然选择了站边,李鸿章决定一站到底。

次日!

李鸿章率领几万湘军,五千洋枪队,浩浩荡荡朝着苏州杀去。

苏曳在行军去杭州战场的半路上,收到了情报处的急报。

李鸿章出兵苏州。

收到这份情报,苏曳面孔微微抽搐一下。

看来湘军确实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当时为了对抗皇帝,苏曳和湘军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不过就算那个时候也大多同床异梦。

每一次和曾国藩打交道,都非常困难。

每一次都要付出更多的利益,才能换来对方的合作。

随着苏曳进入中枢,这种蜜月合作期戛然而止。

因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清楚地知道、若肃顺和端华等人代表中枢,那就容得下湘军。

苏曳代表中枢,就容不下湘军。

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别无选择。

但偏偏苏曳是完全偏向于汉人的,他来执掌中枢,未来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汉人大臣进入中枢,执掌国家权力。

但曾国藩他们想要的太多了,兵权,治权,财权,统统都要。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苏曳笑道:“李鸿章觉得苏州好打,觉得林启荣和李世贤好打,那就让他打打看。”

“李世贤和我们打起来有些放不开,因为在他心目中,我是他老师。但是和李鸿章打,他就能完全放开了。”

这份情报,也只是让苏曳稍作停留了几分钟,然后继续率军南下。

太平军在杭州大本营。

石达开和陈玉成,正在抽烟。

“天国内,很多人都可以投降苏曳,唯独我们二人,绝无这种可能性。”石达开叹息道:“我和他积怨已久,而你是为什么?”

陈玉成道:“不知道为何,就是不服气,然后对立到了今日。”

他也不愿意多谈,但反正事已至此,他不后悔。

对杭州的攻城战,也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

非常凶猛,但始终没有攻破。

当太平军大军杀入浙江之后,王有龄的策略就非常清晰,集中一切力量守杭州,所以嘉兴和湖州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沦陷了。

杭州将军麾下的军队,因为大裁军,也有些靠不住。

但是浙江团练,浙江绿营却是王有龄亲自抓的,而且过去几年多次参战,战斗力谈不上很高,但是武器装备也很少。

不管是王有龄,还是苏曳都舍得下大本钱,武装浙江的军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