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0章 皇帝今日要为霍家出殡,我上官(2 / 2)

加入书签

说不定此刻上官太后就在殿外,随时准备进宫来废帝。

刘贺心中非常愤怒,他善待上官太后,而且给了她足够的尊重和保护。

然而,当霍光沉浸在这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时,上官太后开口说话了。

早知道如此,就应该听霍显的话,让范明友等人早点回长安来。

今日,这上官太后狠狠地捉弄了一番霍光,让此刻的霍光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但却又像是投入小潭中的巨石,在这压抑的朝堂中掀起了一阵巨浪。

所有的朝臣,连同霍光在内,也匆匆站起来,有些慌乱地对着门外的太后拜了下去。

“所犯之错历历在目,实属触目惊心,为保大汉江山稳固,匡扶社稷不倒,辅佐天子执政不咎……”

那是要被世人戳脊梁骨,甚至留下话柄的罪名。

“皇帝平身,大将军平身,众卿平身。”

“嗯?陛下要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吗?”霍光质问道。

而跪的正是孝昭皇帝和上官太后。

刚才上官太后一路走来的时候,刘贺很想从对方的眼神中得到一些暗示,但却一无所获。

尤其是后者,在大汉帝国的政治体系当中,位置非常高,甚至要隐压天子一头。

在昨夜那最危急的时刻,仍然想着要派人去看护,从来没想过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个“隐患”。

刘贺低头听着,这简直就是霍光刚才说的那些话的翻版。

这就是汉朝和后世王朝最大的不同,君权虽然已经至高无上了,但是却没有到独断专横的时候。

“大将军说这是我亲笔所写的懿旨,单是这一句就说错了,因为我从未写过这样的一道懿旨。”

刘贺仍跪在地上,屈辱的感觉越来越强,他想起自己最后一次迫不得已下跪,就在这前殿里。

刘贺被逼到了角落,但是他仍然不打算就这样把这个亏咽下去。

“太后进宫,临朝!”

刘贺本想冒险说太后不懂朝政,但是他的话没有来得及说完,就被殿外谒者的喊唱声给盖了过去。

“我想看看那懿旨,大将军呈上来吧。”上官太后接着说道。

到时候,有霍氏这忠心不二的外戚作为朝廷的柱石,大汉的局面不就越来越好了吗?

外戚才是皇权真正的支撑,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天子就看不懂呢?

今日,是霍氏的葬礼,上官太后怎么可能不来帮帮场子呢?

他为自己刚才的腹诽感到羞愧,自己不应对政治盟友产生怀疑。

“皇帝即位以来,虽有小功薄德,然言行癫悖孟浪,骄躁不定,贪图虚名,中伤朝臣……”

“臣等敬问太后安。”

上官太后朱唇轻启,说出的这句话轻飘飘的,犹如一片上好的缣帛,微风轻吹就会飞舞起来。

不管怎么说,都怪不到霍光的头上了。

但是上官太后居然还是背叛了自己,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霍光给了上官太后不能拒绝的好处?

可上官太后还有什么想要的呢?

这些问题接二连三地涌入刘贺的脑海中,让他一时理不清头绪。

霍光僵在原处,他盯着自己的外孙女,先是疑惑,而后就是不可抑制的震怒,心中涌起了一股杀意!

而一边的天子也面有疑云地看着上官太后。

不是他们怯懦,实在是双方的差距实在太远了:三公九卿绑在一起还能与太后懿旨相抗衡。

但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比天子和太后还要高上一截,他不禁开始憧憬重新接管朝政的那一刻了。

霍光不解,但还是将懿旨交到了侍女绿萍的手中。

那样一来,还能省掉中间的许多的波折。

“大将军说的这几句话,有一处说错了。”

君权仍然要受到相权和后宫太后的制约。

此刻,自己应该退倒一边去,让上官太后来享受这等待已旧的时刻。

大约过了一刻钟之后,太后的仪仗从前殿下的阶梯上缓缓地露出了头。

盛装之下的上官太后被婢女内官和侍卫簇拥着,看起来更显得娇小。

“大将军,这朝政议到何处了?”上官太后清冷地说道。

难道自己看错了上官太后?

这比自己要小许多岁的少女,难道是一个不甘于平淡,并且醉心于权术的人吗?

刘贺虽然有疑惑,却仍然恭敬地拜了下去,说道:“朕谨问太后安。”

今日没有提前准备,所以玉阶之上只有一个皇榻,身为天子的刘贺就只能站在一边了。

“大将军说这懿旨是我亲笔所写,可我分明没有写过……”

“我有没有写过这样一道懿旨,难道自己会不知道吗,我又不是癫悖之人。”

上官太后说得非常老练,不知道已经在心中将此事预演了多久。

今日还有一章,大概九点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