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大明房地产爆发外国月亮比国内圆(1 / 2)
第366章大明房地产爆发,外国月亮比国内圆
景泰三十四年,国企清查落幕。
国企再次扬帆起航,中枢又增加几个国企品牌。
贵州茅台、五粮液、汾酒、西凤酒、二锅头、老白干六个白酒品牌,以及青岛、哈尔滨、雪花、燕京、乌苏五个罐装啤酒品牌,以及吐鲁番、阿尔卑斯、长城、拉菲四个红酒品牌。
又成立十几个贡茶品牌,形成品牌矩阵,全方位发力。
这几年,白酒生意很赚钱,像西凤、习酒、牛栏山、剑南春都是老牌子,在民间有不小的影响力。
但在外贸上遇阻,欧亚诸国百姓对白酒不感冒,除了蒙古人,没人爱喝白酒。
倒是果酒、啤酒比较畅销,但利润太薄,容易被模仿。
皇帝的意思是,打造高端白酒品牌,赋予白酒金融属性,成为硬通货。
所以,清理国企之后,大明合并了所有白酒品牌,创立大明酒业集团,下辖六个白酒品牌。
西凤酒并非国企全资,而是合资,这个牌子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原名柳酒,中枢改名为西凤,干脆国企控股,联合本地一些老师傅,成立合资厂。
为了最大程度整合民间白酒产业,中枢对现存三十多家酒厂,进行全面注资,占有一定股份。
共同推出高端御酒,一共三十多个品牌的高端酒。
这种酒,会作为运动会、万国来朝的官方招待酒,皇帝会直接和各国皇帝对接,直销这种高端酒。
为了噱头,不对民间销售。
其实是变相饥饿营销,把价钱吵起来后,再在国内销售。
由老二十朱见濬亲自操盘,策划高端营销。
茶品牌也是同理,中枢对民间现存所有茶品牌进行一轮注资,然后推出绝对高端茶品,垄断世界高端市场。
王复手舞足蹈和皇帝说,描绘宏伟蓝图。
朱祁钰却不屑一顾:“大明喜欢的,亚欧诸国未必喜欢,朕看你们的心思,该放在葡萄酒上。”
可葡萄酒在欧罗巴泛滥,欧罗巴还想出口给大明呢。
“王卿,你费力这么多也没用,欧罗巴不喜欢白酒。”
朱祁钰是看过答案的:“你倒是可以反向营销,在国内吹嘘在国外卖的多好,法国皇帝多么爱喝,然后卖给国内的贵族,最好起个外国名字,听着有逼格,地主老财就爱这一套。”
皇帝的打击,浇不灭王复的野心。
趁着楚国宝船回航,大明又要派出三十艘宝船,随楚太子朱佑樘一起,又派使臣,访问欧罗巴诸国。
借此良机,打响高端品牌。
王复虽然想两面开花,但皇帝的意见,他也得重视,注册一个离岸公司,反薅国内地主老财的羊毛也不错。
大楚酒业集团成立,是中枢全资子公司。
罗马酒厂成立,注册罗马白酒商标,整个白酒都用意大利文,装的还是二锅头,准备卖个天价。
仅注册品牌不够,需要口碑和名气,得营销,就说法国皇帝御用酒,不,法国皇帝逼格不够,罗马教皇御用酒,罗马牌白酒。
这波营销十分低劣。
但效果非常好,从京师产,从京师发货,就借用一个外国商标,竟然卖过了五粮液。
大明第一酒,五粮液。
这品牌还是朱祁镇给打响的呢,但五粮液确实比茅台精良,会包装会营销,稳压茅台一头。
二十几年了,销量一直遥遥领先。
结果,被罗马牌白酒给干了,多少有点一败涂地的意思。
王复发现地主老财太好骗了。
举一反三,注册罗马茶叶,阿尔卑斯棒棒糖,法兰西奶糖等等洋鬼子品牌,全部卖出天价,狂赚一笔。
不管中枢怎么藏,时间久了也藏不住的。
很快就被商人扒皮,所谓的罗马食品集团,注册地是在罗马,但产地却是北京!
我们买的都是北京产的,和大白兔一个公司,一样的奶糖,大白兔一分钱七块,法兰西奶糖一块钱一块!伱还买不到!还得说一句谢谢啊!
问题是,韭菜们不信啊。
还骂报纸是无良媒体,胡说八道,法兰西奶糖和大白兔明明不是一个味道,阿尔卑斯里面有法兰西皇帝不洗澡的臭味!
王复发现特别赚钱,就全方位反薅国内。
并加大报纸宣传,挖空心思想写宣传语,层出不穷的广告,全用外文,汉字越少,那帮蠢货越信。
各国抄完了,把埃及文魔改一下,也搬出来炒作,一准卖得爆炸。
景泰三十五年年终,罗马集团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全年营收17亿,净利润高达1.2个亿,预计利润可达到5亿!
这个数字,直接让内阁沸腾。
大明酒业集团,苦哈哈搞出口,搞高端,一年到头一分钱没赚,亏进去两千多万。
你一个山寨品牌,用的都是国内库存,换个包装纸,直接卖了这么多。
换谁心里能平衡?
问题是,那些都是库存啊,以前卖不出去的东西,保质期都快过了,换一张包装纸,卖得飞起,有口皆碑的好。
皇帝只说了一句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倒没说太多。
反倒重臣都在思考,民间很富啊,怎么能想办法,把民间的钱,收归中枢呢?
景泰三十六年初,二十几个外资大集团成立。
报纸上铺天盖地打广告。
一时间,“外国货”充斥整个大明。
民间资本也在跟进,整个景泰三十六年,外资公司注册超过一千家,主要地是澳大利亚。
老百姓压根不知道澳大利亚是哪,反正字儿多,肯定牛鼻。
却不知道,那是大明的新地,就换个洋名而已,最好玩的是,澳大利亚语,是瞎划拉出来的,连写的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但民间居然有人在研究澳大利亚语。
产品就别说了,沾上外文名字,就卖到爆炸。
买买买!
一场“外资”的饕餮盛宴,在大明上演。
王复兴冲冲进入养心殿,告诉皇帝,今年财政收入,可能会超过3亿!
国企收入,可能达到20亿!
朱祁钰以前真没看出来,王复是个营销天才,老二十也不错。
一场外资盛宴,第一顿肉吃得满嘴油,而这口汤估计能喝十几年,等孩子们长大了,还能收割孩子们一批情怀,赚大了。
就是二十年后,这些集团的口碑血崩。
崩就崩呗,谁让你们蠢比了。
随着中枢发行金币,大明盘子里的现金,已经超过了200亿,甚至更多。
中枢在非洲发现了黄金矿,但开采的黄金,是要还给皇帝的,还要支付利息。
这里面的黄金,皇帝也在占股。
王复和皇帝密谈很久。
“王卿,要记住一点,进入中枢的钱,要花出去,钱要流动起来才是钱。”
朱祁钰认真道:“实在没地方花,就投资基建,让钱回到老百姓口袋里。”
“反复流通,钱就会升值。”
王复却面色发苦:“陛下呀,您说得简单,可基建搞了二十多年,还有什么没搞的呀?路都修遍了,桥是不该建的也建了,学校是盖了一座又一座,就算是未来有十亿孩子上学,也够用了呀。”
没错,民间过度基建,是皇帝支持的。
现在就该出现新技术,比如蒸汽机,带动全行业大变革,才能拉动第二次消费。
问题是蒸汽机研制出来了,但无法量产。
电,在景泰三十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有人提出了电的理论,皇帝还投进去不少钱,到现在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
各行各业,都进入瓶颈。
这些年,中枢从欧罗巴引进十几万各方面人才,但技术这东西,就是缓慢的。
难道只能投资房地产?
房地产是最好的蓄水池,让资金进行新一轮流动。
以前朱祁钰最讨厌房地产,可走到这一步,才发现吹大房地产泡沫,未尝不是一条路。
“藩国基建呢?”朱祁钰忽然想到了,大明是两条腿走路,本土之外,还有无数藩国呢。
王复却不看好藩国基建:“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没错,藩国距离大明太远,基建回本周期最少二十年,现在投资了,以后万一巨亏,这些钱就流入藩国了,得不偿失。
“那就发展房地产。”
朱祁钰拍板。
国内房价开始涨价,各地出现了炒房团,从京师开始炒,把房价炒得越来越高。
房价越涨,自然就带上了金融属性。
聪明人开始入场了。
但房地产真正赚的是傻子的钱,最先入场的人反而赚不到他们的钱,赚的是最后一个接盘人的钱。
击鼓传花,传到最后一个人手上就接盘。
但聪明人,也容易被现实迷住双眼,然后变成最后接盘者。
跳出圈子的人,要么是清醒者,要么是知道政策走向的人权贵。
基建回报率低,皇帝本不想发展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意味着城镇化。
关键是,银行巨额资金就躺在银行呢,如果财政收入继续躺着,那么大明就是一潭死水了,逼着拿房地产充当蓄水池。
皇帝的本意是当蓄水池,房价轻轻涨,把中枢的钱放进去就行了。
可房地产一旦发展,皇帝也无法叫停。
而这,就意味着得罪了权贵阶层。
因为最先进场的是他们,这不割我们呢嘛!
他们还能给皇帝卖命了吗?
所以朱祁钰按下房地产启动键,一切就脱离他的掌控了,房价一路飙升,仅仅一年,就翻了一倍。
整个景泰三十六年,整个大明爆发出前所未见的繁荣,炽烈繁花。
高端奢侈品,消费量激增。
以前明人是精打细算,现在是花钱大手大脚,甚至逐渐兴起了贷款风潮,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
民间各行各业肉眼可见的极致繁荣,所有人洋溢着笑脸,仿佛手里的银币,不是钱了一样。
人也变得得意志满,说话变得极为张狂。
一切都是因为房子涨价!
房子涨价了,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甚至,有的人找到了发财的捷径,炒房!
买卖一套房子,比你辛苦赚十年都要强,那谁还会钻研一项技术了?整个社会陷入极度浮华之中。
最关键的是,他们口袋里没钱啊,这是虚浮主义,是假想主义,一切的繁荣是吹出来的,是臆想出来的!
可是,一个虚无的泡沫,把所有人罩住了,大明彻底变了。
这种极致的繁华,把中枢重臣都吓到了。
皇帝数次下旨,倡导民间简朴等良好风气,但都把皇帝的话当放屁,房子这么值钱了,我还会缺钱?
下馆子成了今年最热的词汇。
以前大家忙了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去饭店吃一顿饭,现在,随随便便就下馆子,家里不爱吃就去饭店吃,家里做的不好吃就去饭店吃,甚至出现了“为什么不天天在饭店吃?”这样的风潮!
整个大明躁动起来了。
二十亿人的躁动。
整个社会进入极端不平衡的发展阶段,不是人和人的不平衡,而是思想不平衡,思想跟不上快发展的节奏,儒家思想遭到了质疑。
少有的清醒者,被骂为老顽固,跟不上时代的老废物。
同时,给移民增加了巨大难度,因为大明实在太幸福了,谁愿意去那苦哈哈地方受苦去呀?
移民从好说好商量,变成了强制。
按照户籍人数出丁。
快、富、狂,成为景泰三十六年的主基调。
即便皇帝呼吁,中枢下旨,也挡不住这种风气,反而民间出现了皇帝落伍的声音,该让太子登基。
大明进入所谓的“快”发展时代。
甚至,一度皇帝想按下房地产休止符,却被中枢群臣劝阻,因为成绩单太漂亮了。
景泰三十六年,财政收入飙升到5亿,国企总收入高达37亿,皇家商行总收入超过30亿。
民间财富,整体翻了一倍。
大资本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这是大明建国以来,从未见过的一幕。
就算皇帝想按下休止符,恐怕也很难了,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完全背离皇帝的发展轨道,根本无法叫停。
年末时,皇帝忽然下旨,强令拥有百万资产的资本,拿出20注资技术行业。
内阁上下是反对的,却被皇帝都骂了一顿,让他们滚出去跪着。
朱见淇很久没见到他爹如此震怒了。
大明明明发展这么好,皇帝为什么要生气呢?
现在正是快发展的良机,应该加快房地产的扩张速度,而不是投入什么狗屁技术。
财政收入5亿啊,景泰八年时候才600万两啊,这是翻了多少倍啊!皇帝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朝臣也没明白。
倒是三缅总督丘濬上疏,言明房地产对各行各业的毁灭性伤害,甚至对民风的毁灭性打击。
他建议,按下房价休止符,去杠杆去房价金融属性。
他却遭到了诸多资本群起而攻之,大骂丘濬不懂装懂,有的还扒出丘濬的私生活不检点、儿子科举舞弊等等问题。
民间吵得热闹,宫中也挺热闹。
“陛下,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最多三年,财政收入就能过十亿!”
王复语气激动:“十亿呀,那是以前几百年也看不到的钱啊。”
朝臣看在钱的份儿上,不愿意去看这件事的弊端,而是极力鼓吹房地产的未来前景。
“陛下,就算您强按休止符,等太子登基,难道太子还能不做吗?”王竑一针见血。
皇帝你能压住天下资本,背离天下人的人心做事。
可太子能吗?
他有这个资本吗?他能不被如此巨大的利益蛊惑吗?
朱祁钰心乱:“王卿,别人见利起早,您难道也看不透彻吗?”
王竑今年七十了,是老资格了。
算得上朝中的定海神针,和商辂、彭时,并成为中枢三老,是皇帝最倚重是三个人。
“陛下呀,看得透彻又如何?”
王竑苦笑:“这是真金白银啊,谁不喜欢?以前中枢瞻前顾后,说来说去不就是差钱吗?”
“您忘了,前些年为了钱发了多少次火。”
“当时还担心农业税停收,中枢该如何发展呢。”
“现在财政收入这么多,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有钱,就有一切。
朱祁钰看向商辂。
商辂苦笑一声:“陛下的担心,老臣明白,无非是虚假繁荣,是泡沫。”
“其实百姓兜里并没有钱,但他们却被高涨的房价迷惑住了,愿意掏出兜里的钱,拿出来花。”
“而且,随着房地产爆发,各行各业的发展更显颓势。”
“所以您担心,一旦房地产暴雷,大明就会被崩得四分五裂。”
商辂看得透彻。
皇帝其实很讨厌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发展,房地产是最没用的东西。
“可陛下,您总说工业化,工业化的资本从何而来呀?”
“大明没有去野蛮殖民,缺乏巨额原始积累。”
“根本无法推动工业化。”
商辂不愧是大牛,半路出家,对经济看得这么透彻。
“还有,银行这些年,存了多少银子呀?”
“完全存在银行,给银行造成了极大的行政负担。”
“如今信贷行业发达,使得银行里躺着的钱,也流入了市场,再次撑大了大明的资金盘子。”
“有房地产推动,老百姓手里的钱,也被二次投到市场上,进行多次流通。”
“中枢的原始积累,有了;民间资本积累,也有了,老百姓呢,靠着房产,也富了起来。”
“最关键的是,西边不是发现了海量的金矿、银矿嘛?陛下已经派出百艘宝船去西边,把金银运回国。”
“只要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钱加上劳动,就是价值。”
“老臣反而觉得,不慌。”
彭时接口道:“陛下,随着大明高度繁荣,无数外资涌入大明,国内市场上涌进来大批资金。”
“房地产这么发展,还有点通货紧缩呢。”
“陛下既然有防患于未然的心思,那么就设立严格监管,尤其对房地产市场,以及炒房团、民间资本的监管。”
“只要监管得力,就算出事,也是小规模出事,整体大盘不会崩的。”
“最关键是,有了房地产,大明的资产能在国内顺利流通,撑大资金盘。”
“同时,也给中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这笔钱是投基建、教育、行业投资,都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房地产能带动相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大规模产业链,促进大明经济高速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