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权威话语的轮回(1 / 2)
第404章权威话语的轮回。
为了这次会议,李景霖提前准备了相当之久。
可就算是准备异常充分,此时的李景霖,依然是感受到了紧张。
成为一个行业的重要人物,并且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自己的决策将成为之后的发展重心,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格局变动。
这样的压力,可不是谁都能顶得住的。
李景霖似乎突然明白了。
为什么很多网友们会对一些专家的决策嗤之以鼻,觉得有些决定实在是太保守,太中庸了,只追求稳,总是没有抓住机会。
更知道了为什么专家自己也知道这些,但有时候依然免不了犯错。
一来,是当局者迷,以网友的视角来看,当然是指点江山的马后炮,可对于决策者来说,对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根本没有任何确定的保证。
二来,自然便是这个压力。
在这样的压力下,能保持激进都算这人不要命。
我宁可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意犯错才会是常态,这并不是什么为了自保,或是为了名气。
而是真的很害怕犯错,因为,一旦犯错,影响太大,百死难辞其咎。
“我在很早之前的公开课中,曾经很详细的描绘过上世纪中,前辈音乐家们,对小提琴的汉化,甚至是西洋音乐的汉化。”
李景霖缓缓开口了。
即是自己梳理思路,更是让大家也参与讨论。
李景霖所说的“小提琴汉化”,在场的教授都知道。
要知道,那个时候,几乎百分之99的国人,压根都不知道西洋乐器,西洋音乐,甚至对这个完全没有概念。
再到战乱时期的一些有钱人,酒宴奢靡,觉得追逐洋人的东西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西洋音乐是以一个十分歪斜的角度进入到华夏大地的。
那些西洋大师巨匠们,所想表达的音乐原本的美,几乎被剔除了一个干净,留下的只有一个概念听洋人小曲儿那就是进步,那就是高级。
实际上。
除了时代的背景,特殊的战乱年代外
用网友们的语句来描述。
那就是不怎么懂,但还要装,硬装,无脑舔。
所幸。
华夏大地并不缺少热血青年。
有这么一批在国外学到了西洋音乐的留洋青年回到了祖国。
以“洋玩意”,走到了百姓,走到了群众中。
并且,将其融会贯通,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经由伟人的指导,梳理了华夏音乐,融合了西方美学,总结出了独属于东方的美学思想。
那个时候开始。
西洋音乐开始在华夏的大地上被染红了。
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
那时候的人从来没想过。
一把小提琴,一种西洋的乐器,可以陈列在华夏的博物馆中,成为重要的传承文物。
云南的省博物馆,为它专门设计了一个独立展柜。
只因为它的主人名为聂耳。
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西洋音乐更是汉化的十分彻底,甚至衍生出了独特的流派。
其中,小提琴的汉化是最为彻底的之一。
因为这玩意好携带,走哪背哪,直接就能演奏。
于是,各式各样的红歌,歌颂着国家,歌颂着人民,歌颂着劳动者。
至此,本该是东方美学,或是汉化了的“西洋音乐”高速发展的时间。
可惜在特殊时期,为人民颂歌的人民艺术家,以及整个文化方面,受到了打击。
再到后面,尚未等恢复元气,便又迎来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
到现在,完全可以说是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也就算了。
当年那闪亮的红色艺术,至今更多的是变成了应付检查的固定曲目。
拿网友们二B的一句话来说的严重点,那就是“艺术已死”。
“我曾经也试图重走当年的路子,或者说,很多前辈们也都这么尝试过,但显然,时代变化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快,我们必须清醒的认知,当年的情形,如今不会有,未来也不会有。”
李景霖很认真的说着。
虽然说的内容听起来或许有些悲观。
但实际上,在场的众位教授知道,这可不是什么悲观的发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冲击到的是方方面面,其中自然包括文化艺术。
“可是这并不代表失败,而是需要找到一条新路子,这不仅仅是小提琴的发展方向,更是西洋音乐,甚至是华夏传统音乐在未来的发展方式。”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基础,技巧上沿用经验,但在演奏,以及艺术内容,艺术思想的培养上,尽可能的年轻化,抓住年轻人的性格特点,才便于文化更好的传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