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9章 “全怪我识人不明眼光不好”(1 / 2)

加入书签

第539章“全怪我识人不明,眼光不好!”

“李先生您好”

在经过短暂的节目开场后,很快便进入到了访谈的重点环节。

毕竟,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娱乐性质的综艺。

没有人愿意看花里胡哨。

快速进入正题,对谁都好。

“李先生,我们知道,您对民族音乐十分关注,并且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嗯.我想请问您,西洋乐出身的您,是否会感觉这个过程中有什么阻力?”

“没有阻力,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实就是在诉说音乐作品关注的本质,即人类的真善美,民族是各异的,但美好的诉求是相同的。”

简单的一个问答。

便足以定调。

“这也是您在带瑛电视访谈时,生气的关键原因?”

倒也没指名点姓,但谁踏马都能知道这是在说谁。

“而本就稀少的完好文物,又有太多被强盗小偷所毁坏,带走。”

表情都变的有些微微皱眉。

李景霖不免感叹起来。

以往只闻其名,现如今看一眼真实访谈,便骤然发现,李景霖能搅动风云似乎并非偶然。

“这种风,其实是要建立在对当时文明文化的认知,思想与知识的传承,从服饰到装饰,雕塑,建筑,绘画等多个方面,从美学的本源去探讨当初人们对美的认知。”

“通俗点举例子,那便是溯源是溯形,但本质是要追求意,通过形,推导意,再将这种意,这样的风,融合到我们现代的音乐中,便形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西域风啊,或者远古风啊之类的多样音乐。”

听了李景霖的话,王琳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

“所以,在这样的工作中,音乐工作者是必须要结合考古,文物保护,祖先留下的各种遗产,才能够进行采风。”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其实在古代音乐溯源的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是极为艰辛的,不仅需要古谱,典籍中的记录,进行分析与验证,也要通过乐器学的逻辑去梳理音色。”

毕竟,问的是“这过程有没有什么难度”,李景霖仍然只是给大家普及了一個基本的概念。

看节目的许多大佬不免赞赏的点了点头。

王琳很是时机的给出了巧妙的助攻。

“对了,您在不久之前,就创作过一系列的西域作品,还加入了各类乐器的教材之中,您在西域音乐文化的研究中,有什么感触吗?”

“保护遗产这件事,还真的是任重道远。”

王琳微微笑的问着。

这些来自于各个领域的大佬们,看李景霖这不失沉稳的表现,还真挺惊喜。

“这个还真不是。”

但反而是给了李景霖说话的空间。

娓娓道来。

王琳不免在心里暗自赞叹一声“太精彩了”。

“哦?那是为什么?!”

说到这里。

“现在,咱们国家,国力越来越强盛,以往有些难以兼顾的文化,艺术领域的事情,也到了该解决,该发展的时候。”

“甚至有大物件的宝贵文物,为了方便运输,会被人活生生的敲碎,敲断,然后运送出去,回去以后,用非常粗暴粗糙的手法进行复原。”

“我认为,开发这种多元化的华夏民族音乐,就是在证明,我们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多元一体,这是十分具有学术价值,思想价值的研究。”

“但更重要的其实并非只是复原而已,而在于是否能抓住古代音乐的风。”

“我搞音乐的话,其实倒是还好,可是一些考古工作的同志们却真的很心塞,有时候为了工作,还需要买机票,漂洋过海,去别人家的博物馆,小心翼翼的参观。”

看似是为难李景霖。

很显然,这“难度”,大的要来了。

“可最大的难题便是,能够保存完好的文物,相比文物总体来说,是真的太少了。”

只不过,王琳没有插话。

“这是很屈辱的一件事。”

一点点的将话题自然而然的引过来。

果不其然。

听着李景霖描述了这么一系列的话。

“样本越少,那越容易有偏差。”

“而且有相当巨大的部分,流于海外,这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李景霖连连摇头,非常认真的否定了王琳这样的说法。

李景霖不免叹了口气。

王琳一下子就表现的非常感兴趣。

节目的张力被拿捏的死死的。

“其实,我前往带瑛进行巡游演出,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我在小提琴上的一些突破,另一方面,是真的为了友好交流而去的。”

李景霖微微一笑。

“因为,我认为,强盗早已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也总有一天会被清算与审判,我是深信不疑的,无论如何美化斯坦因,但他的强盗身份却是无法粉饰遮掩的,这一切,都只是早晚的问题。”

“但,我也同样认为,只有友好的交流,互通的合作,才能更好的索回文物瑰宝,愤怒,生气,敌视,这对于促进文物归家的工作没有半点好处。”

“正如我所说的,我完全可以掏钱购买,加价也无所谓,并且,我也展示了我自身的影响力与价值,通过更加多边的合作,来让文物回家。”

“但事非人所愿。”

&t;divtentadv>说到这里,李景霖遗憾的连连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