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 博士论文好难啊(2 / 2)

加入书签

常用汉字3000个,国家收录大约9万多,但是电脑能显示出来的也就3万多字。

耳机一戴,就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

在图书馆网站上,直接选择要借的图书,一次最多五本,时长一个月,最多延长一个月。

周游以前就借过不少次,后来实在没时间看书了,一个月都看不完一本,再加上网上看书越来越方便,就逐步放弃了找个渠道。

大海这么大,都设置了禁渔期。

但却是以后发生的事,社区养老,卫生,办公用房都要开放以商代建,后来连幼儿园,小学都要开发商代建,就这,还都抢着干。

发给石钟山看看,没问题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后面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在里面,有的是失业了,无处可去,回家不知道如何交差,躲进图书馆松口气,假如能遇到一本能看的书,也是命运的小馈赠。

一下子思路就开阔了。

从三连跪的反思中,周游感觉到全民读书的重要性,要让读书更加便捷,图书馆走进千家万户。

摘要:近年来经济持续发展,物质得到的极大充裕,但精神世界略显空虚,纸质图书的不断衰落,人们的阅读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

研究内容:图书馆每年的借书人次,借书证办理情况。

居然还让开发商提供社区用房?

现在的图书馆,到了暑假,基本上就是孩子的天下了,由父母带着的,还有大一点,自己跑过来的,在城市小区阅读空间,离家近,又方便,孩子去还能学一些东西,一举数得。

参考文献.

大框架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填充血肉了,这是慢工夫,急不来的。

道心都碎了。

钓鱼还要打窝呢。

本科论文,从写到改,只了一个星期时间。

方向确定后,论文就成功一半了。

周游在家憋了一整天,总算憋出来了,彷佛回来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现在想想还是当年大学本科论文最好水啊。

石钟山接收到周游的开题报告,还认真看了起来。

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还有城市阅读空间,农村农家书屋,自助借书还书柜。

但还有不少人通过这个渠道借书,也是非常方便的。

到后来更是打造成了综合服务场所。

利益太大了。

毕业论文越来越难,能水的,好写的,都被前面的写完了。

论文大部分内容也是相互借鉴,最后成一家之言。

能从繁重的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偷的浮生半日闲。

图书馆本身就是公共服务性质,不应该过多的考虑盈利目的。

本来想给个方便,没想到人家非要自力更生,那就看看,能不能写出来。

偶尔也有一些年轻人,躲在里面复习功课,有的考研,有的考公。

特别是文科的哪些,思路就那么多,只能细化细化再细化,最后写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人看,但只要查重率能过,那就是好论文。

先把大纲列出来。

咦,解决方法有些意思。

但就这样,也很难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日益需要,离得稍微远些,一来一回,两个小时就没了,中午吃饭休息也不方便。

石钟山越看越觉得有些可行,还是很有新意的,实操性也比较强,可以尝试一下。

其他不说,至少这个方向暂时还可以写,查重率能过。

至于期刊之类的不用担心,本专业就有全国办的期刊,自己和几个编辑熟悉,不成问题。

不错,至少言之有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