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华夏为姓(1)(2 / 2)
至于这么安排是否违背礼法?
答案是没有。
因为乾隆所创的兆葬之制,是根据礼法的昭穆制度演化而来的。
所谓的昭穆制度,就是人死后,家族祠堂神主牌的摆放位置,遵循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开创家族的老祖宗,排位放在最中间的位置,然后他的儿子死后放左边为‘昭’,孙子死后放右边为‘穆’。
之后,曾孙死了放左边,玄孙死了放右边,子子孙孙,不断延续下去。
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群也是同样的道理。
老祖宗占中间C位,然后儿子葬在左边,孙子葬右边,曾孙再左,玄孙再右。
如此一来,家族墓葬群就会像大树生长一样,不断扩散出去。
第一代的老祖宗是树干,其他分出来的枝干都是他的子孙。
清朝的皇陵也是一样,老祖宗在中间,子孙旁边在左右两边。
由于顺治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庙号‘世祖’,故而他死后,埋葬的陵墓成了东陵的C位,居中而立,昭穆之制中的‘树干’。
由他作为延伸,儿子康熙葬在左边,他的孙子雍正理应葬在右边。
雍正远离东陵,开辟了西陵,就使得原有的格局遭到了破坏。
乾隆开创的兆葬之制,就是以昭穆之法,转移中心位置,将中间位置由顺治,转移到代表皇权的紫禁城。
如此一来,紫禁城成了树干,东西两陵就成了树干延伸出来的树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