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章 该研制水泥了(1 / 2)

加入书签

而且不仅仅研制珍妮机,那轧棉机也要研制,因为靠人工给棉花脱棉籽太困难了。

以前棉花少,还可以这样,但棉花多了,就不能靠手工剥离棉籽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有位被称为“棉神”的人物,叫黄道婆,后世纺织工人都将黄道婆奉嗣为纺织神,清代时她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她也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人物,估计现在还没有出生,因为据历史记载,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6年),黄道婆带着挨崖织机和椎弓等纺织工具,和精湛的技术,搭船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上海一带),如果胡湘能活到八十,应该能见到这位阿婆。

她创制了一套完整的轧棉、弹棉、纺线、织棉的棉纺工序,促进了棉花的推广,而且这道这套工序在中国流传了四五百年,直到建国后。

黄道婆发明这种轧棉机具踏车的中心装置有一根铁轴,铁轴与另一个直径较大的木轴相配合,由于两轴直径不相等,转动的速度也不同,把籽棉放入两轴之间,当棉籽被挤压出来后会落在踏车的后面,脱籽的棉纤维就被滚轴携带到前面。

这些发明都是底层普通人物发明的,对目前的机械坊工匠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因为昨晚喝了酒,胡湘第二天起的很晚,

早餐喝的是豆浆,煎鸡蛋,现在也有了牛奶,不过胡湘喝不惯,而且这种中国古代黄牛产奶量也不大,和后世的奶牛产奶差远了。

来到机械坊,胡湘给李冶说了轧棉机,和纺线机的事,李冶说安排工匠去研制。

李冶说蒸汽锤可以运转了,于是胡湘来到蒸汽锤个房间。

只见工匠打开蒸汽阀门,锤头升起,关闭阀门后,锤头迅速的落下,砸在铁板上面,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公子,我粗略算下,锤头的重量,和它升起的这个高度,落下去产生的压力,明显比同等重量的物体,也是这个高度落下,产生的力大很多,”李冶说道。

“哦,其中有什么奥秘吗?”胡湘问道。

“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根据力的分析,锤头连杆活塞,除了受重力外,应该还有个力,让它速度变大了,但现在除了大气压力外,没有别的力了,应该是我们关闭蒸汽阀门后,气缸内蒸汽变水珠了,形成真空,这样活塞上面和度,”李冶分析说道。

胡湘想也是这个道理,也为李冶的善于观察,感到佩服。

其实蒸汽锤压力巨大,也是因为除了自身重量的自由落体产生的压力外,还有大气的压力。

因为水蒸气有个性质,水变成水蒸气体积扩大1600倍,一旦冷却体积迅速缩小,我们平时看到的水蒸气,那不是水蒸气,那是小水珠,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因此气缸蒸汽阀门一关闭,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珠,气缸内形成真空。活塞上端面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落速度也就加大了。

因为锤头下落的压力,是重量和速度的乘积,速度的加大,那压力也加大。

简单的说,有人用拳头缓慢的打到你脸上,和用拳头快速的打你脸上,你感觉到疼痛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简单道理要是不明白,那就建议让人在他脸上试试。

“李先生,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胡湘说道。

“这也都是拜公子的启发,”李冶说道。

从机械坊出来,胡湘来到胡府。

“转轮手枪,也该让他们拥有一把了,”胡父说道。

胡湘给父亲说了,扩大武安可佩戴转轮手枪的人数的事,父亲听了,也表示赞同。

“具体哪些人可以购买,让你二哥定夺吧,”胡父又说道。

二哥一直在武安,很多人底细,品行比胡湘了解的多,当然赵福,李堂肯定可以,都和胡家是联姻关系。

还有他们家族的很多人,也都在武安担任各个小头目,早就佩戴枪了,还都是配发的,不是购买的。

从胡府出来,胡湘来到大街上,看到李岩在大街上视察,现在武安城内,很多地方都在用砖铺设街道,和挖排水沟。

“李主薄,好忙呀!”胡湘上前说道。

“公子,现在砖还不够用,只能铺设重要的街道,”李岩说道。

“等城墙修建完了,就能腾出很多劳力了,去烧砖了,”胡湘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