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完不成,顾某辞官(2 / 2)
“不可能完成!”
徐霖知道,这是县尊与典史、主簿、县丞的斗争,陈志只不过是个被抓出来立威的棋子罢了。
徐霖紧张地吞咽了下口水,目光时不时看向典史陈忠,这陈志可是你亲侄子啊,确定要打?
可陈忠迟迟不发话,徐霖无奈,只好与韩强上前。
安置俘虏数量突然增加一倍,时间却只给延长了半个月,这是打算把句容往死里坑吗?
朝廷都知道,俘虏增加了,适当给延迟半个月。可你竟然连这点都不清楚?
“没有人在乎,我在乎。”
顾正臣看向刘伯钦、赵斗北、陈忠,威严地说:“至二堂议事。”
啪!
啪!
清脆的行刑声令人心头发毛。
赵斗北暗骂顾正臣,脸上却不敢表露,提醒了句:“县尊,这陈志可是……”
这种操作有好处,想藏个护垫减少点伤害是不太可能了,另外,万一打得严重,裤子质量不高,也可以避免血肉与裤子黏在一起……
送抵俘虏的日期,从最初的九月三十日,调整到十月十五日。
刘伯钦接过文书,看去之后,顿时惊呼出来:“两千二百余俘虏!之前不是只有一千多,缘何突然增加这么多?”
明代的杖刑,是需要脱裤子,露出来屁股直接往肉上打的。
顾正臣看了两遍,拿起另一份文书,看到抬头“顾先生”三个字,就知是朱标朱大郎所写。
放手去做。
韩强拉开陈志的腰带,然后将其摁倒在地。
陈志抗到三十五棍时,疼昏了过去,就这样,顾正臣都没喊停,直至徐霖、韩强打完之后,才拿着文书袋,走到昏过去的陈志前,严肃地说:“县衙大小事,先找谁,我希望你记清楚!日后若是再犯,最好是想想后果!”
刘伯钦重重点头:“怕是一批俘虏全部安置到了句容,两千多鞑靼人入户句容,兵部、户部、大都督府与应天府都会留意句容,但凡出点问题,很难善了,是应该征调足够多的民力。”
刘伯钦咬了咬牙,直言:“县尊,耽误秋收也就耽误了,不就是苦下百姓!可若是耽误了安置俘虏如此大事,苦的是县尊,是县衙上下!”
周茂至顾正臣身后,低声说了句:“县尊,徐霖、韩强已到。”
顾正臣微微点头,追问:“刘县丞,赵主簿,你们认为呢?”
昏死过去的人,自然是听不到知县的话。
顾正臣不说话。
知县宅,已是灯火通明。
“二选一,是为了官途前程,还是为了那些百姓,县尊难道不知如何选吗?都是为官之人,做出朝廷看得到的政绩才是政绩,你心疼百姓,吝惜民力,没人能看到,更没人在乎!”
衙役夹在中间,难做。
顾正臣坐了下来,拆开文书袋,回来的文书有两份。
陈忠冷着脸,让徐霖、韩强带走陈志,跟着赵斗北、刘伯钦到了县衙二堂。
周茂站在顾正臣身后,手微微有些颤抖。
赵斗北看向陈忠,眉头紧锁。
顾正臣放心下来,将朱大郎的文书收到袖子里,拿起另一份文书递给刘伯钦,面色凝重:“事情有了变化。”
朱大郎说了一大堆,抛开细枝末节,总结出来就四个字:
顾正臣嘴角微微一动,深深看了一眼陈忠。
这就是县尊的手段吗?
他在熟悉县衙之后,终于不再一味怀柔,而是选择立威了吗?只是这样一来,怕会激化县尊与典史、主簿、县丞之间的矛盾!
顾正臣没有看徐霖、韩强,而是看向县丞刘伯钦、典史陈忠,沉声道:“承发房陈志,先有将朝廷文书交给吏房代为转呈,后携朝廷文书先禀县丞,两次都坏了规矩,领杖四十,合适吧?”
刘伯钦看着年轻的顾正臣,不由得来气。
之前文书写得清清楚楚,白纸黑字一千二百三十六名俘虏,现在竟然直接增加了一千多俘虏,朝廷这是干嘛?
刘伯钦总算是知道了,为啥朝廷急匆匆送来文书,效率如此之高,感情是朝令夕改啊!
赵斗北、陈忠看着顾正臣,感觉此人太没经验,太想当然。
顾正臣看向徐霖与韩强:“既然陈典史深明大义,你们还在等什么?动手吧!”
顾正臣起身,严厉地说:“完不成,顾某辞官!”
刘伯钦眼神一亮。
赵斗北、陈忠默然不语。
顾正臣从桌案后走了出来,推开门,看着夜空星辰,轻声说:“准备从东仓里调拨粮食吧,往年徭役时到民夫手中一人一月多少米,本官不管不问,但这一次,一人一月六斗米,足额给。谁若是在这里面伸手,呵呵……麻烦你们传话下去,别到时候断了手,残了腿,怪本官没提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