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人心冷暖(打滚求月票)(2 / 2)
舒舒听了,也就不说旁的,只道:“那有这一回就行了,爷到底是弟弟,不是哥哥,老这样说话显得爷不占理。”
九阿哥点头道:“嗯,先这一回看看,反正爷发现了,爽快得很,往后爷就这么说话,跟哥哥们留心些,对外头可以随意,一来二去的,也就没人敢招爷了,他们要脸啊!”
舒舒讪笑。
终究是走向了“毒舌九”之路。
挺好,毛病都摆在明处。
坦坦荡荡的混账,就是最安全的。
等到四月初一,在宫里斋戒了三日的康熙往太庙亲谒行礼后,返回畅春园。
早在三月二十的时候,就有礼部奏请,官员换了凉帽。
女眷这里,也换了金首饰,换上玉石珍珠等。
舒舒这里,正在准备程仪。
这两年陆陆续续告病的大学士张英,万寿节后又上折子请辞,这已经是这两年的
张家过两天要回桐城老家了。
游宦京城三十来年,入阁拜相,达成文人最大成就。
两子皆进士。
其他儿孙也在举业。
眼下才是张家发迹之始,要知道,张家的成就是“父子双双宰相,一门六代翰林”。
可惜辉煌不是张廷瓒这个长子带来的,是现在还在翰林院学习满文的张廷玉带来的。
张廷玉自己为相,四个儿子都是做到了京堂。
原本舒舒还盼着福松跟张廷玉亲近亲近,眼下也熄了这个念头。
上赶子不是买卖。
就算晓得张廷玉是青史留名的名臣,可福松也没有求到他的地方。
舒舒帮亲不帮理,既是张廷玉对福松不亲近,她也懒得搭理张廷玉了。
张家这样的人家,就算不富裕,也不好直接送银封。
舒舒就从宫绸中挑了四匹深色的,适合张夫人的;四匹浅色的,适合张家三姑娘的。
另有人参两匣、高丽参两匣、鹿茸两匣、虎骨两匣。
张英夫妇年过甲,已经是需要滋补的年纪。
宋版书两匣。
还有荷包五对,每对两枚五两重的金如意。
整理好礼单,舒舒就吩咐人叫了福松过来,道:“明天你代我走一趟吧!”
福松看着礼单,道:“大姐破费了。”
要不是因为他跟张三姑娘定亲的缘故,皇子府不用出这么厚的程仪。
舒舒道:“张姑娘既随父母回乡,说了什么时候回来没有?”
桐城距离京城两千多里地,往返就要半年。
舒舒本以为张家会将三姑娘留京待嫁,没想到会带回老家。
张家姑娘今年及笄,出嫁是早了些,可要是回乡待上两、三年,也有些耽搁福松。
福松十八了,到了成家的年岁。
为什么大家子弟,出精了身边就要给两个丫头服侍,也是担心不成家,没有女眷,被外头的人勾坏了。
舒舒相信福松的操守,不至于此。
可是张家真要将婚拖久了,她也不高兴。
至于觉罗氏那里,也不会委屈福松,多半会安排丫头。
福松点头道:“张夫人明年春天打发三姑娘跟张三爷一起进京。”
舒舒明白过来,道:“明年乡试之年,张三爷要下场了,倒是正好……”
婚期在乡试后,福松十九,张姑娘十六,年岁也合适。
张家这几个儿子,都是史书有名的人物,成就不如张廷玉,舒舒也记得不大真,可却记得“五子皆进士”这一句话。
这说的就是张英的五个儿子。
张英总共有六子,一子夭折,剩下的五个都是进士。
舒舒看着福松,生出愿景来。
福松聪慧,张家三姑娘也是个爱读书的,两人的儿孙要是染了张家的文气,往后也都进士,那往后这一支也就有了奔头。
福松则道:“张家的藏书,会先搬到张大人处,到时候我给姐姐借孤本来……”
舒舒听了,很是意外,道:“既是藏书,不运回老家么?”
福松道:“张家定了户部的官船,走水路回乡,怕万一有损毁,打算今年入冬了走陆路运回去。”
舒舒眼睛发亮,看着福松道:“那你这半年别忙旁的,就多抄书吧,我这里也是,到时候府里的藏书也多增加些。”
福松点头道:“嗯,我已经跟张相提过抄书之事,张相也允了,张家的藏书,后头的旁人送的多,前些年的藏书,也是以他们父子的抄录为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