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实践验证(1 / 2)

加入书签

这人都总是会成长的,此时的朱玉平,早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但凭一己喜好的毛头愣小伙子。

他开始考虑的更多,虽然皇帝的道歉,使得朱玉平有些心软。

表面上,朱玉平只是微微一笑:“姐夫说哪里话来,都是为大宋子民,为江山社稷罢了。”

赵桓很是高兴:“嗯,你能了解朕的一番苦衷自是最好不过了。朕这么做,不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已。”

赵桓说的冠冕堂皇,朱玉平必须配合一下而已。当初,不管你是以什么样的理由,你都是想弄死自己。

现在皇帝表面上道歉,为了维护皇权的面子。朱玉平只不过是佯装感动罢了。

虽然是会心软,可心软并不代表原谅。

眼看二人再这么客气下去,势必会互相尴尬。一旁的皇后朱琏,终于开口了。

“好了,玉平这孩子已经说的很是清楚不过。这些粮食作物,能够使得庄稼增产两到三倍。陛下,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么。”

皇后的一番话,不断的在提醒着自己。赵桓不由得越听越是心下火热:“朕知道,意味着二十个百姓养活一个士兵,十个百姓就够了。”

朱玉平却微微一笑:“官家,账不是这么算的。十个百姓养活一个士兵,百姓依旧困苦。将来,百姓们都会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只要官家不大兴土木不对外扩张,咱们大宋的百姓,人人有衣服穿人人有饭吃。”

赵桓“嗯”了一声:“朕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之前二十个百姓养活一个士兵。而今十个百姓足以,剩下的可以做更多的事了。或者朕这么说,五十个百姓养一个士兵,到时候兵贵精不贵多。这么说,你明白吧。”

赵桓以为朱玉平不明白,实际上朱玉平非常明白。

按照秦汉时期的家庭规模,一家通常为五口人,在稳定时期,5000户的人口中,实际参与军队动员的士兵大约只有两千多名。这意味着大约12-13个百姓养活一个士兵。

这是基于秦国与赵国长平之战的社会背景的数据。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异常发达,封建经济在走上坡路,使得当时的经济能够供养整个战争规模的长久运行。

但根据秦汉时期的数据和军事制度的一般规律,可以推测在大多数情况下,百姓与士兵的供养比例大致在10:1到20:1之间。

赵桓的意思是,十个百姓可以养活一个士兵,剩下的十个百姓生产力,可以做更多的事。并不是说,要从十个人中,挑选一个当兵。

实际上到了国富民安的时候,朝廷有火器的加持。五十个百姓中,选一个当兵甚至更少就够了。那个时候,就会释放更多的生产力。

皇帝赵桓的意思是这个,有了这些新型农作物,百姓们就不必如此困苦。朝廷也不必节衣缩食,劳民伤财的去供养这些军队。

生产力跟上了,社会才能繁荣稳定。

朱玉平其实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并不是多少人供养一个士兵的问题、而是,生产力提升,对这个社会带来多大效益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