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九章 以待将来(1 / 2)

加入书签

第七十九章以待将来

“李恒该死。请斩李恒。”镇南王脱欢歇斯底里的说道:“这样的战事都能打败,定然是怯战。更是战死数千国人。不杀了李恒,如何让人信服?”

“总之,李恒必须死。”

李恒跪在大帐之中,低头不语。他已经将战况详细的说了。此刻已经无话可说了。

而其他将领也都低头不语。不敢多说一句话。诚然。撤退这一件事情,可不是李恒一个人的主意。但此刻却无法为李恒分辨一句。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撤退,甚至不是战败。

很多人其实没有意思到这一战的象征意义。

毕竟,在历史的拐角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清醒的自觉的。

最重要的是,死得蒙古人太多了。

蒙古人其实并不多。

汉人常常将草原所有部落都算成蒙古人。即便按照这个数目来算,成吉思汗也不过编练了九十五个千户。那也不过八十年前的事情,八十年,这九十五个千户。

当然了成吉思汗册封的千户,并不是都满编的。有些有超编的。如成吉思汗的子孙的千户,但大多数都是缺编的。

即便算这些千户全部是满编的。也就算每一个千户都能出一千个壮丁。

蒙古人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更不要说,这九十五个千户,还是广义上的蒙古。具体到很多千户,根本与蒙古人关系不大,成吉思汗千户制中,有很多是按照各部原本贵族划分的。不过是给一个编制而已。

更不要说,这九十五个千户,在蒙古人扩张之中,分散到整个蒙古帝国各处,西到俄罗斯,东有东道诸王。并不完全掌握在忽必烈手中。

更不要说,蒙古这么多年一直在打仗,纵然每战都胜,也不可能没有损失。

很多蒙古人因为常年征战,寿命不长。

如此算来。

即便蒙古人占有女子再多,生孩子很再多,到而今也不过三代,四代人。也就是蒙古人最多不过是千万级别的民族。

忽必烈手中纯蒙古军队,并不多。

更多是蒙古人到其他军队当军官,即便是纯蒙古军,还有很多仆从军。这些军队也不是蒙古人。

比如阿里海牙一部,蒙古人数量就不多。大多都是色目人。毕竟阿里海牙本身就是色目人一派的山头。

只是这一次出动的骑兵,蒙古人很多。

所以损失的一万多人近两万人中,蒙古人就占了近四分之一。五千余人。看似数量不少。

这个伤亡数量足够让蒙古各部肉疼了。

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够了。”阿术脸色苍白,厉声说道:“这一次责任在我,我会向陛下请罪的。李恒我也会处置,你们退下去吧。”

“大将军,何必为一败兵之将开脱。”镇南王脱欢一愣,说道。

“需要我再说第二遍吗?”

“大将军-----”

“滚-----”阿术盯着镇南王,杀意涌动。

一瞬间镇南王好像被什么抓住了喉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阿术给太多好脾气了。以至于镇南王忘记了阿术是什么人了。

镇南王一言不发低头出去。

其余将领纷纷退了出去。

李恒起身就要走。

“你留下-----”阿术招呼李恒,说道:“刚刚你说的,我没有听明白,我有很多东西要问?”

“首先是火铳-----”阿术一招呼,立即有人将一杆火铳送上来。

李恒唯一的战果就是破了两个营的阵地,夺了一千杆火铳。

这些是火铳质量太好的问题。其实在最后关头,很多将士是想要毁掉火铳的。但是毁不掉,火铳最重要的就是一根枪管。塞满火药炸,也未必能炸开。而且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用刀砍,不过在上面多几道痕迹而已。

这一千多杆火铳就完整落到了李恒手中。

李恒自然献给了阿术。

阿术说道:“你说,汉人用三叠射,能让火铳连绵不绝,我试过了。三个人轮流开火,是不够,你有没有抓活口,问清楚汉人是怎么训练?特别是他们的队形展开?”

叠阵,是宋军一种战术,蜀军用得最多。与火铳兵形势上差不多。弓弩手列成三叠,反复射击。在抗金大战中屡建奇功。后来一直沿用。但是后来却渐渐不用了。

原因很简单,贵。

古代上好的弓弩是非常贵的。

前文也说过了,一把上好的弓弩,三年之功,或六年之功。动辄数千上万把弓弩,才能摆出这样的阵势。前期南宋有钱豪横。后期军饷都发不起,自然玩不起了。

李恒说道:“大将军,汉贼没有一个活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