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三章 李鹤入元营(1 / 2)

加入书签

第八十三章李鹤入元营

“正是。小的当初与安南李辅叔联系。”

“那你去联系李辅叔,说我想与汉王殿下谈一笔买卖。”

陈庆余未必一定要倒向云南,但是很多事情,不能事到临头再去谈,要事先就搭好线,安排好。到关键时候,才能成。

现在这个局势,陈庆余觉得,有必要安排一手了。

反正他与云南也不是陌生人,大家老熟人吗。

*******

李鹤一身绿色官服,来到了元军大营。

阿术是一个讲究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他自然会遵守。

从某种意义上,蒙古人是很矛盾的。

在战争中,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屠城,驱赶百姓攻城,将尸体扔进城市中,等等。各种事情蒙古人都做得出来。但同时蒙古人也很讲信用。很守一些战争规则。

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反倒是南宋扣留过元朝的使臣,显得特别丢人。

比如保护商旅。

比如招降各地豪强。当初金朝末年秩序崩溃,各地豪强蜂起,宋朝与元朝一起争取这些豪强,事实证明,投靠元朝的豪强,过得都很滋润,即便后来被打压,那也是别的政治风波,当初招降的条件,元朝全部给了,没有打折扣。

而宋朝招降的下场都很惨。愿意跟大宋混的,都变成别人的首级功了。

阿术家族富贵超过三代。本质上,已经与当初跟随成吉思汗的草莽人已经不一样。阿术本身是很有贵族气息的。他才不至于做这样坏名声的事情。

至于阿术觉得屠城,大规模杀戮不算坏名声。

大抵也是蒙古人的战争观吧。

李鹤一报使者的名义。立即有几队骑兵护送入元军大营。这一路上大大方方的。一点也没有遮掩。李鹤看到繁忙的工地。

元军正在加固营房。

营地外围的壕沟加深,甚至营寨内建设一些夯土高台。

李鹤刚刚开始没有看出来什么,但是看见很多人正在努力将一门火炮推上去的时候,忽然明白了。这是炮台。

鞑子这些高台,就在营地木墙内部不远。炮台能够越过木墙对外开火。

而这些高台非常多。

李鹤一瞬间哪里不明白。

“阿术准备在这里与我军大战一场。”

“这一战不好打啊。”

鞑子火炮不多,但也有几百上千门。当然了,鞑子火炮生产上也有一个战略性失误,那就是鞑子火炮生产中,九节炮的比例太高了。这种炮本质上,是一种非常轻便的骑兵炮。

在杀伤力上,有很大不足。

而今在攻防战上,九节炮杀伤力不足的短板也就凸显出来了。

九节炮面对盾车都不打好用。射程也很短。这让阿术手中可用火炮数量不多。

再一看,哪里还不明白啊?

这种炮台设计,极大的发挥火炮的性能,也规避了鞑子炮手的缺陷。

虞醒推行标准化生产,当然了,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条件,并不能做到完全标准化生产,但是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所以虞醒能为每一型号的火炮制定炮表。即便有炮表之后,火炮发射也只能是区域射击。炮手只能保证,炮弹落在什么区间,至于打一个点,想都不要想了。

这才有了火炮跨越射击的理论基础。能让汉军炮手做到,在阵中发炮,让炮弹从自己人头上飞过去。而鞑子这边,就做不到了。

而且这也是鞑子这边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毕竟火炮在鞑子这边设定是弓弩一样,阿术很多时候,也将火炮定义为很厉害的弓弩而已。弓弩都是直射的。大炮为什么要这样用?

而今,见汉军这样用。阿术找来很多人苦思冥想,其中就包括了郭守敬。

郭守敬也是一个大数学家。

玩天文历法的人,不可能不精通数学。

但是陡然给他抛出一个如此大的课题,也将郭守敬给砸晕了。

炮表这东西,看似简单。甚至可以说太简单了。不久是火炮标准化,大规模射击,然后将射角,装药,与炮弹落点建立起对应关系。至于风速气温等因素。在这个时代,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这背后的数学思想不简单。

有统计,函数,几何等等。

郭守敬的数学成就,在这个时代,也是算顶级的。只在王徇之下,王徇与郭守敬亦师亦友。而且中国古代数学,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很多数学家研究的东西,在后世高中是不教的。也就是那是大学课程内的东西了。

但是即便如此,临阵给郭守敬这样一个难题。

郭守敬也抓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