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2章 出发南巡(2 / 2)

加入书签

也只有他的皇后!

当听到冬素担忧地方官和士族联手,意图瞒天过海时,凌墨萧冷笑一声:

“无妨,朕腰悬天子剑,不是好看的。”

“斩得了权贵、士族,也斩得了贪官污吏。”

他巴不得有士族不尊政令,死撑着不愿意土改呢!如此一来,正好能杀鸡儆猴。

沈冬素同样有很多工作,她要看各州城女官的工作情况,医院、学校、工坊、邮局、银行等等,都是她要巡视之地。

真正要开阔眼界,看一看大夏河山的,是大宝和小宝,两个小家伙还没出过幽州呢!

就算是后世普通人家,孩子暑假也得带出去见见世面,总不能作为太子和公主,连皇城都没出过吧!

她唯一担心的就是三宝,还太小,这一路舟车劳顿的,生病了怎么办?

为此除了随行的太医,她还带了几个擅治小儿的女医师。

正式出发这天,天气极好,五月底虽有暑气,可还不像六月的阳光那么晒人。

几乎全城的百姓都来围观帝、后出巡的队伍,留守的百官送到城门口。

就连冬素自己,也是第一次全面看外城,从当初她规划扩城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

当初她规划的外城区,已经成了城区,因为工部又在规划新的外城区,再次以环的形式扩建。

豪华的大马车窗帘掀起,冬素看着焕然一新的城区,有种梦回前世的感觉。

当年她来时,那个老旧残破的幽州城,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她最惊讶的是,外城竟然扩渠河道,直接跟海港连通,虽然巨大的海船无法通行,但送货的普通船只往来频繁。

这条河道能通往运河,也就是往内地运送货物,也变得方便快捷很多。

怪不得大哥说,如今去基地坐船半天就能到,再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还得在路上休息一夜。

海商的繁华是带动地方经济最快的办法,修路修桥修河渠这些事,有时候朝廷不急,海商们就急的不得了。

各大商会自行捐赠钱款,向工部申请修路开渠,朝廷自然乐见其成。

那些从长安来的官员只觉跟听天书一样,要知道还在长安时,地方要修路铺桥,要商人捐款的,商人都会百般推脱。

一条路修了几年也没修好,不是这个州城叫没钱,就是那个州城说遇到天灾,或是说人手不足,反正理由极多。

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有商人送钱给朝廷,求着朝廷真正下达修路开渠的指标,派工部去监工。

冬素听到这些官员的疑惑时,心中好笑,那能一样吗?

以前的商人都是权贵、士族的钱袋子、狗腿子,你见过打工人自愿出工资,然后求着加班的吗?

现在商人不光不再受权贵、士族掌控,有了自由,加入皇商会,还能给后辈争取到科举的权力。

而他们修路开渠,一是能更方便行商,能到内地买到更低价的货源。

且皇商会有积分制,向朝廷捐赠的银钱能兑成积分,不同积分栏位有不同福利。

最高级的当然是为后代争取到科举名额,另外还有名入地方志啦。

有资格在内城买房产啦、其名下海船可增加航线、或是增加出口额度、增加银行的贷款额啦等等权宜。

当然,也有人说这就是朝廷要商人花钱买福利,将那么严肃的政策沾上铜臭气。

可这个制度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商人,都是互利双赢的啊!对偏远县镇的百姓更是盼都盼不来的好事。

谁不希望能通车的大马路修到自家门口!

总之就是,如今的商人都夯足了劲在这个大时代,取得财富和地位。

那情况能跟长安为国都时相比吗?

可笑的是,还有长安来的官员感叹,如今的京师没有一点作为皇城的风姿,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进进出出。

人人都是风风火火的,想找个清静地都难。

虽然有不少人附和他的观点,就是,以前长安城多安静啊!宵禁钟声一响,谁也不敢乱走动。

而幽州只有皇城有宵禁,其他区域都没有宵禁!鱼油灯火彻夜长明,码头更是何时都有船进来卸货。

再则就是,长安的许多园林都属于皇家、权贵,他们这些官员进去赏景品茶,饮酒吟诗,再邀名妓同行,也能传出一段佳话。

你看幽州,只有祭祀等皇家活动之时,园林才会清空,而平时,平民百姓花几文钱买个票,也能进去玩乐。

当然,也有地方是严禁百姓进去的,可官员在那种地方,哪里有心思饮酒吟诗的。

陛下自己是个工作狂,也见不得麾下百官闲着,谁敢尸位素餐,陛下能当场让你丢官。

陛下对百官的态度很明确,朕也不想做你们口中的明君,随史官怎么写怎么记,朕都不在乎。

冬素听说某些官员私下之语后,只觉好笑,当然,这样的官员啥时候都有,后世也不少。

可惜你们遇到凌墨萧这个皇帝,加上公职员考试已经成了正规,你们想偷懒摸鱼,有的是人想顶你们的位置。

冬素觉得百官这么容易就同意帝、后南巡之事,就是因为想趁皇帝不在京城,偷懒松懈一下,让皇上的铁拳也去打打地方官。

数里长的队伍出了京城,冬素便请阿爷上车,跟他聊一聊他们先回宜州的事。

二姨母也同来了,回光州的人中数他俩最为高兴。他俩说先回家把家里收拾好,等冬素他们回家时,正好一起过年。

冬素忍不住再三叮嘱阿爷,往宜州水路短,多是陆路,一定不要心急赶路,早晚赶路,中午就在驿站休息。

天又热,万一热生病怎么办?如今这一路驿站可多了,要听礼部官员安排,咱慢慢走。

这次回家大哥和仲阳都没回,大哥要留守海军,高丽、新罗、倭岛那边还有叛军,不可能不留大将大京城。

仲阳是准备明年科举,若是跟着回家,这大半年都无法好好温习。不管哪个时代,没有任何事比孩子高考更重要。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科举,是比高考更难百倍的。

莫修谨、甲十八、丁启这些至亲各有各的重任,同样做不了护送的工作。

唯一能陪行的男性至亲,就是青牛了,可冬素总觉得青牛不可靠,还不如礼部官员靠得住。

阿爷和沈父却很信任青牛,说当初被姜家人帮着,从光州到幽州时,一路都是青牛照顾他们。

连一向不喜欢二房的人的蒋氏也说,那时她晕船,确实是青牛照顾着。

冬素看着人高马大的堂弟,很难跟小时候那个流鼻涕、贪吃爱哭的青牛联系起来。

她郑重地问青牛:“这一路,你能保护好阿爷和你大伯、大伯母吗?”

青牛穿着七品武官的官服,依旧不敢看冬素的眼睛,低头行礼道:“娘娘放心,我一定会护好阿爷他们。”

阿爷忙笑道:“得出了北境,咱们才分两路走。还得好多天呢!”

很快到了翼州,冬素知道凌墨萧一直想抓一个士族来杀鸡儆猴,但她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撞到枪口上。

翼州的行宫是当地最大士族陈家的园林改地,也就是大嫂陈落雪的娘家。

对于能招待帝、后,陈家人是极为光荣的,因为陈落雪的关系,将自己归纳到皇亲国戚当中。

就像跟沈林钟要官要财一样,整个陈家人都幻想着,帝、后在行宫住得满意,然后大肆封赏陈家。

结果让陈家人很失望,首先陈家园林被选为行宫后,就被工部和礼部官员接管,帝、后一行住进去之后,甚至都没召陈家人请安。

而陈家人要宴请帝、后,则被礼部打回,就差明说,凭你们,有什么资格请帝后?

而是说,帝后有旨,这一路不忧民,不食行宫外的东西,不设宴,不收礼。

特别是地方官要进献美人的,早点歇了这心思,陛下从不招歌姬舞娘。

陈家人给礼部官员送礼,希望能打探到陛下的喜好,决不能真龙过家门,不,是住进家门,却献不成宝吧?

礼部官员根本不收礼,陛下只在翼州住一夜,你们安份守已就行了。

偏偏就是有人不安分啊!

旅行的新鲜劲一过,就是累。

大宝、小宝吃了晚饭,沾床就睡,冬素也累的很,照顾三宝早早睡了。

只有凌墨萧,正在听提前派出去的监察官吏上报,翼州农耕情况和土改制的推行。

另外将皇后要考察的事项也给明察暗访了,女官、医院、学堂等机构的推行情况。

等听到翼州士族只有一户,未能依法补田税,上缴人口之外的田地。

而这一户,正是陈家。

灯光下,凌墨萧长眉一挑,连连冷笑。

真是有趣啊!难道陈家以为,将园林献给皇家做行宫,女儿嫁给宜安侯,就能让他网开一面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