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三章 最新的单兵信标样机(2 / 2)

加入书签

张恒凝神细看,只见照片上满目山岭,地势险峻,林木茂密,很难分辨出明显的地标。

“首长,我初步判断,在这种环境下,常规的无线电通讯恐怕难以奏效。”

张恒分析道:“这里地形起伏大,信号易被阻隔,而且当地电磁环境也比较复杂,会对通讯造成很大干扰。”

“那依你看,我们该如何着手?”

张恒沉吟片刻,开口道:“我建议,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研发便携式的增强信号发射装置,让特战队员能够在野外环境下,发出更强、更稳定的求援信号,二是升级搜救队的接收设备,采用智能化算法,提高微弱信号的捕获和解析能力。”

张元良点点头,示意张恒继续。

“我们可以在无人机上加装信号中继设备,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

张恒进一步说:“同时,还可以利用卫星通讯技术,建立一套应急通信网络,保障前方和后方的信息畅通。”

“好!就按你说的办!”

张元良当即拍板:“你立即带领团队展开研制,全力以赴,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可用的技术方案。”

“明白!”

张恒坚毅地点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从张元良的办公室出来,张恒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自己的实验室。

他立即召集团队成员,宣布进入“特别研发模式”。

“大家都知道情况有多紧急。”

张恒环视了一圈,神情凝重:“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能够支援搜救的技术装备。

这不仅关系到那些失联战士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我们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众人齐声应和,个个斗志昂扬。

张恒当即布置下任务:“老刘,你负责信标发射装置的设计,要追求小型化、轻量化,还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小王,你来优化信号编码和调制方式,务必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稳定传输,阿光,算法模型就交给你了,尽量提高微弱信号的捕获灵敏度……”

任务分解完毕,大家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实验室里,计算机的屏幕闪烁,示波器的波形跳动,电烙铁的青烟袅袅,处处弥漫着咖啡的浓香和头脑风暴的气息。

夜深人静,张恒的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

他正聚精会神地分析着一组仿真数据,忽然,“叩叩”两声,有人敲门。

“进来。”

推门而入的,是刚才被点到名的老刘。

只见他两眼布满红丝,但神采奕奕,手里还捧着一个金属盒子。

“组长,您看!”

老刘激动地打开盒子:“这是我们最新的单兵信标样机,集成了高增益定向天线、宽带功率放大器和环形微带谐振器,体积只有手掌大小,重量不足500克,但信号增益可提高20分贝以上!”

张恒接过样机:“做得好!这就是我要的结果!”

老刘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组长您领导有方,对了,我刚才在无响室做了测试,这个信标的有效发射距离,比我们原先的预期还要远30%以上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