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四章 第二代“朝天龙”芯片(2 / 2)

加入书签

在医疗团队的协助下,士兵们有序地排队,接受芯片的植入。

这个过程,在“朝天龙”精心优化的人机界面和植入方案下,变得无比简单和高效——只需一个类似于“打耳洞”的微创手术,芯片就能牢牢地“安家”在士兵的耳后皮下,而士兵也几乎感觉不到任何不适。

当最后一名士兵完成植入,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张恒走上前去,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从现在开始,‘朝天龙’将与你们并肩作战,守护你们的安全,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试验的成功!”

士兵们纷纷向张恒敬礼,斗志昂扬地喊道:“!一定不负‘龙’托,!为‘朝天龙’争光!”

接下来,是为期一个月的实战测试。

在这一个月里,参试的士兵们,将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任务中,全面考验“朝天龙”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全程监测和分析数据,张恒他们在基地搭建起了一个“朝天龙”大数据中心。

十几台大屏幕,24小时滚动播放着各位士兵的生理数据和位置信息,上百个曲线和指标,实时反映着芯片的工作状态……

令人振奋的是,从试验开始的那一刻起,“朝天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表现。

在酷热的沙漠演习中,当气温飙升到40℃以上时,芯片及时捕捉到了士兵们的体温异常,提醒他们及时补水降温,有效预防了中暑的发生。

在高寒的雪山行军中,芯片实时监测着士兵们的体温变化,智能调节着他们的服装和装备,让他们在严寒中,依然能够保持最佳的战斗状态。

一天天过去,当大数据中心的屏幕上,士兵们的生理曲线始终稳定地起伏,各项指标始终处于绿色的安全区时。

当“朝天龙”向指挥系统源源不断地回传着第一手的现场数据,让指挥员们如同亲临战场时。

一个月后,当试验正式结束,“朝天龙”的各项性能数据,经过严格的统计和分析后,终于揭晓了惊人的结果。

在试验期间,“朝天龙”芯片的整体工作时间,超过了20000小时,相当于连续工作两年多,无一例故障或失灵发生。

依靠“朝天龙”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士兵们在恶劣环境下的生理预警率,提高了95%以上,极大地减少了意外伤病的发生。

在试验后的问卷调查中,100%的参试士兵,对“朝天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表示愿意将其作为自己最信赖的“战友”……

这一串串闪亮的数字,无不昭示着“朝天龙”的巨大成功。

当张恒站在总结会上,向军方领导汇报这些成果时,现场响起了长达数分钟的热烈掌声。

“这是一个里程碑!”

军方领导动情地说:“‘朝天龙’不仅是一项尖端技术,更是我军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标志,它必将在未来战场上,成为我们制胜的关键力量!”

张恒谦逊地说:“是广大官兵,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朝天龙’的辉煌,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推动‘朝天龙’的迭代升级,用科技之‘龙’,筑就和平之‘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